此《彖傳》,是釋賁彖辭,以明聖人用文之大權也。賁亨之亨字疑衍。先儒謂:「『天文也』句上當有『剛柔交錯』四字。」止,謂各得其分。
孔子釋賁彖辭曰:卦之名為賁者,果何以致亨乎?以卦變言之,自損來者,損之二本九也,今則三之六來居之,是以柔文剛也。損之三本六也,今則二之九上居之,是以剛文柔也。又自既濟來者,既濟之五本九也,今則上之六來居之,是亦以柔文剛也。既濟之上本六也,今則五之九上居之,是亦以剛文柔也。以柔文剛,則質為主,而加之以文,達之天下後世,無有不準,故亨。若夫剛上文柔,則文為主,而質反輔之,推之天下後世,必有其弊,故小利有攸往。文王之繫辭如此,苟明乎賁之所由亨,而悟賁之為道豈徒文已哉!其於天人之理,固已兼盡之矣。剛柔交錯,卦之變也,是即日月之推移,星辰之旋轉。其懸象於天,燦然而森布者,非天自然之文乎?離明艮止,卦之德也。是即五典之所由敘,五禮之所由秩,其昭著於人,截然而不可越者,非人固有之文乎?惟交錯為天文,則觀乎卦中之天文,而或剛或柔,時變因之。剛來文柔,見時之通,而以為春夏也;柔來文剛,見時之復,而以為秋冬也,可以察四時之變焉。惟明止為人文,則觀乎卦中之人文,而為文為止,大化因之。文以聯其情,則天下皆有禮以相接而不漓也;止以定其分,則天下皆有分以相守而不瀆也,可以化成天下焉。賁道何其大哉!
按:賁之世,文象昌明,天人之機至此不得不開,而恐相沿既久,文必勝質,故文王繫以小利,孔子示之文明以止,其為慮至深遠矣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22卦䷕贲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22卦䷕贲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