卦為賁飾之象,以上下二體剛柔交相為文飾也。下體本乾,柔來文其中而為離:上體本坤,剛往文其上而為艮,乃為山下有火,止於文明而成賁也。天下之事无飾不行,故賁則能亨也。柔來而文剛,故亨。柔來文於剛,而成文明之象,文明所以為賁也。賁之道能致亨,實由飾而能亨也。分剛上而文柔,故小利有攸往。分乾之中爻,往文於艮之上也。事由飾而加盛,由飾而能行,故小利有攸往。夫往而能利者,以有本也,賁飾之道,非能增其實也,但加之文彩耳,事由文而顯盛,故為小利有攸往。亨者,亨通也。往者,加進也。二卦之變,共成賁義,而彖分言上下,各主一事者,蓋離明足以致亨,文柔又能小進也,天文也。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此承上文,言陰陽剛柔相文者,天之文也。止於文明者,人之文也。止,謂處於文明也。質必有文,自然之理,理必有對待,生生之本也。有上則有下,有此則有彼,有質則有文,一不獨立,二則為文,非知道者孰能識之,天文之理也,人文人之道也。
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,
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,寒暑陰陽之代變,觀其運行以察四時之遷改也。
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人文,人理之倫序。觀人文以教化天下,天下成其禮俗,乃聖人用賁之道也。賁之象,取山下有火,又取卦變柔來文剛,剛上文柔。凡卦有以二體之義,及二象而成者,如屯取動乎險中,與雲雷:訟取上剛下險,與天水違行是也。有取一爻者,成卦之由也: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:柔得尊位,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是也。有取二體又取消長之義者:雷在地中復,山附于地剝是也。有取二象兼取二爻交變為義者:風雷益,兼取損上益下:山下有澤損,兼取損下益上是也。有既以二象成卦,復取爻之義者:夬之剛決柔,姤之柔遇剛是也。有以用成卦者:巽乎水而上水,井:木上有火,鼎,是也。鼎又以卦形為象。有以形為象者:山下有雷頤、頤中有物曰噬嗑是也。此成卦之義也。如剛上柔下,損上益下,謂剛居上,柔在下,損於上,益於下。據成卦而言,非謂就卦中升降也。如:訟、无妄云「剛來」,豈自上體而來也。凡以柔居五者,皆云柔進而上行,柔居下者也,乃居尊位,是進而上也,非謂自下體而上也。卦之變皆自乾坤,先儒不達,故謂賁本是泰卦,豈有乾坤重而為泰,又由泰而變之理。下離本乾,中爻變而成離,上艮本坤,上爻變而成艮。離在內,故云柔來。艮在上,故云剛上,非自下體而上也。乾坤變而為六子*,八卦重而為六十四卦,皆由乾坤之變也。
*六子:八卦於人倫的意喻上,以乾坤為父母,長男震、中男坎、少男艮,以及長女巽、中女離、少女兌,等六卦從乾坤所生出,稱為六子。
上一章节
[清]李光地-第22卦䷕贲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宋]王應麟-第22卦䷕贲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