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注》云:剛柔不分,文何由生?故坤之上六來居二位,柔來文剛之義也。柔來文剛,居位得中,是以亨。乾之九二,分居上位,分剛上而文柔之義也。剛上文柔,不得中位,不若柔來文剛,故小利有攸往。
孔颖达疏:注「坤之上六至之義也」《正義》曰:坤之上六,何以來居二位,不居於初三?乾之九二,何以分居上位,不居於五者?乾性剛亢,故以己九二上居坤極;坤性柔順,不為物首,故以己上六下居乾之二位也。且若柔不分居乾二,剛不分居坤極,則不得文明以止故也。又陽本在上,陰本在下,應分剛而下,分柔而上,何因分剛向上,分柔向下者,今謂此本泰卦故也。若天地交泰,則剛柔得交。若乾上坤下,則是天地否閉,剛柔不得交,故分剛而上,分柔而下也。
天文也。
《注》云:剛柔交錯而成文焉,天之文也。
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
《注》云: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,人之文也。
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;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《注》云:解天之文,則時變可知也;解人之文,則化成可為也。
上一章节
[元]胡允-第22卦䷕贲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唐]孔颖达-第22卦䷕贲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