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語類》云:天地以生生為德,元亨利貞乃生物之心也。但其靜而復,乃未發之體,動而通焉,則已發之用。一陽來復,其始生甚微,固若靜矣。然動之機日長,而萬物莫不資始焉。此天命流行之初,造化發育之始。天地生生不已之心,於是而可見也。若其靜而未發,則此心之體,雖無所不在,然卻有未發見處。此程子所以以動之端為天地之心,亦舉用以該其體爾。
又云:伊川與濂溪說復字亦差不同,濂溪就回來處說,伊川卻正就動處說,如元亨利貞,濂溪就利貞上說復字,伊川就元字頭說復字。以《周易》卦爻之意推之,則伊川之說為正。然濂溪伊川之說,道理只一般,只是所指地頭不同。王弼之說,與濂溪同。
【靠右】---(清)李光地等撰《御纂周易折中》卷九復卦彖传
《彖》曰:復,亨,剛反。
剛反則亨。
動而以順行,是以出入无疾,朋來无咎。
以卦德而言。
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,天行也。
陰陽消息,天運然也。
利有攸往,剛長也。
長,丁丈反。
以卦體而言,既生則漸長矣。
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
積陰之下,一陽復生,天地生物之心幾於滅息,而至此乃復可見。在人則為靜極而動,惡極而善,本心幾息而復見之端也。程子論之詳矣。而邵子之詩亦曰:「冬至子之半,天心无改移。一陽初動處,萬物未生時。玄酒味方淡,太音聲正希。此言如不信,更請問包羲。」至哉言也,學者宜盡心焉。
上一章节
没有了
下一章节
[宋]潘夢旂-第24卦䷗复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