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未濟彖辭,明柔中之善於濟事,又貴相助以成其濟也。柔得中,指六五。未出中,謂未出險中。
孔子釋未濟彖辭曰:未濟而辭曰亨者,豈徒有可濟之時哉!卦體六五柔而得中,柔則能小心謹慎,得中又處事得宜,故終於能濟,有可亨之道耳。其曰「小狐汔濟」者,時當坎險,雖有事於圖濟,尚未出險之中。値此將濟未濟之時,正須畢智竭能,以求必濟。而辭乃謂「濡其尾,无攸利」,則究其所事,由於輕為躁動,始銳而中懈,若狐之首濟而尾不濟,不能繼續以成其終也。又何利乎?然非時之不能濟,惟人之不善濟耳。而所以可濟者,未常不在也。卦之六爻雖陰陽皆失其位,謀猷未臧,而剛柔各相為應,猶能同心協力,補偏救弊,於理於勢可以共濟而續其終也。何至幾濟而濡其尾哉?此未濟之終可濟而得亨也如此。
按:既濟未濟兩卦,其理互相發明。既濟之吉,以柔得中;未濟之亨,亦以柔得中。則敬慎勝也。既濟之亂,以終止;未濟之无利,以不續終。則克終難也。既濟之貞,以剛柔正;未濟之可濟,以剛柔應。則交濟之功得也。總見聖人求濟之事,敬慎以保其終,則事無可輕忽之時;相應以補其偏,則人無不可濟之事。反覆紬繹,濟之能事畢矣。
上一章节
《集说》平菴項氏-第64卦䷿未济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64卦䷿未济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