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井彖辭,言成養民之功者,在守法以圖終也。
孔子釋井彖辭曰:卦何以名井?以卦象言,上坎下巽,是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,而上出其水,亦猶井泉在下,可汲取上行而為利,此井之象也。以井之用言之,體不動而功及物,其出有源,其施不匱,日用飲食,需養而不窮矣。有事養民者,本其美意,布為良法,致養無窮,道亦猶是也。如此而可改易乎哉?其曰「改邑不改井」者,乃以二五之剛中也。剛則强毅有守,而持之能定。中則意見不偏,而因之可久,故能恪遵成法,而不致輕變也。至若「汔至亦未繘井」,是法度方行,利澤未能及物,而未有成功,正其所當競守焉者。乃遽妄意紛更,變亂舊章,若羸其汲井之瓶,是以幾成復敗,貽害無窮,而不免於凶。豈非成法之不可不守,而守法者尤不可不要其成乎?
按:圖治者法,守法者人。先王創立制度,無不盡美盡善,而子孫率多紛更者,大率起於好大喜功,貪多務得之一念,但思求勝於前人,而不知自取其敗壞。内多欲而外施仁義,漢武之所以不及文景也。此言「改邑不改井」,而推本於剛中,可見欲守法而成久安長治之功者,端有頼於無欲之主。人君方寸之地,為萬化所從起,故曰:「二帝三王之治,本於道;二帝三王之道,本於心。」治法未有不出於心法者也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48卦䷯井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48卦䷯井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