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宋]鄭汝諧-第34卦䷡大壮九四•爻辞详解 鄭氏汝諧曰:居四陽之終,其壯易過,故必正吉則悔亡。群陽並進,非二陰之所能止。藩決不羸,其道通也。壯于大輿之輹,其行健也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大壮
[明]来知德-第34卦䷡大壮九四•爻辞详解 貞吉悔亡者,惟正則吉,而悔亡也。決,破也,藩決不羸,承上文而言也。三前有四之阻隔,猶有藩焉。四前二陰,則藩決而可前進矣。震為大塗,兌為附決,藩決之象也。輹與輻同,車輪之中幹也。車之敗,常在折輹,輹壯則車強。四變坤,大輿之象也。壯于大輿之輹,言尚往而可進也。此二句,又貞吉悔亡之象也。九四當大壯之時,以陽居陰,不極其剛,前無困阻,而... —— [明]来知德撰 《周易集注》 大壮
[春秋]子夏-第34卦䷡大壮九四•爻辞详解 為剛長之首升於上,體守於臣位,志在除邪,疑其逼也。故貞吉乃悔亡矣。往皆柔也,物無逆之,藩決而不羸也。居大臣之任,可以載其剛之用也。 —— [春秋]卜商 《子夏易传》 大壮
[北宋]苏轼-第34卦䷡大壮九四•爻辞详解 九四有藩,是以知初九之觸也。欲進而消二陽者,九四之貞吉也。外有二陰之敵,而內有初九之觸,此九四之所以有悔也。忿其觸而羸其角,則是敵未亡而內自戰,四以是為病也,故見觸不校,即而懷之。以為其徒,則可以悔亡,故曰藩決不羸,壯于大輿之輹。九四自決其藩,而不以羸初九之角,則向之觸我者止而為吾用,適所行以壯吾輹爾。臨敵而輹壯,可以往矣。 —— [北宋]苏轼撰 《东坡易传》 大壮
[北宋]程颐-第34卦䷡大壮九四•爻辞详解 四陽剛長,盛壯已過中壯之甚也。然居四為不正,方君子道長之時,豈可有不正也,故戒以貞則吉而悔亡,蓋分道長之時,小失則害亨進之勢,是有悔也。若在他卦,重剛而居柔,未必不為善也。大過是也。藩所以限隔也,藩籬決開,不復羸困其壯也,高大之車,輪輹強壯,其行之利可知。故云:壯于大輿之輹。輹,輪之要處也。車之敗當在折輹,輹壯則車強矣。云壯于輹... —— [北宋]程颐撰 《程氏易传》 大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