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言,睽時貴有同德之助,尤宜明遠禍之道也。喪馬,是無正應之象。勿逐自復,不求而自得之象。辟,遠之也。
周公繫睽初爻曰:天下之睽,必有合而後可濟。初九上無正應,宜不能濟睽而有悔。然幸四亦同此陽剛之德,情雖不洽,而道則相符,終得協力而悔可亡,有喪馬勿逐自復之象。然當睽時,同德相合,正異己者所忌。分别太嚴,必遭讒搆,故或遇惡人,雖非與我同德,而不可不見之。庶釋其猜疑,而免中傷之咎。蓋義當如此,非有所屈也。
孔子釋初象曰:睽違之害,每起於是非之過明,而好惡之太峻。彼惡人,君子之所遠,而恐凂者也。然當其相遇,絶之過甚則意外之禍必生,故不得已而見之,正所以辟咎也,豈其本心哉?大抵世至於睽,讒夫得志,正士莫容。君子處此,自有難徑情直行者,蓋非獨為一身計,而并為天下計也。孔子曰:「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亂也。」賢者不幸値此時,苟能委曲從容,苦心調劑,豈但君子不受害於小人,或可使小人化而為君子。則濟睽之妙用,即在其中矣。
【今注】
凂:同浼,音每,汙也。
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亂也:對於不仁之人,如果對他疾惡太過,必定生亂。語出《論語‧泰伯篇》,子曰:「好勇疾貧,亂也。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亂也。」朱熹:「好勇而不安分,則必作亂。惡不仁之人而使之無所容,則必致亂。二者之心,善惡雖殊,然其生亂則一也。」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38卦䷥睽卦初九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38卦䷥睽卦初九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