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聖人合初九、九四之睽也。善合睽者,與其亟也寧舒,與其褊也寧宏。蓋初九之與九四,上下異趣而相叛,水火異性*而相賊。惟相叛,故初九動而下,固不與九四而為徒;九四動而上,亦舍初九而不與俱,彼舍我而去,故有喪馬之象。初九能聽其去而勿逐,須其定而自復,是以悔亡。此合睽以舒不以亟之道也,相如之感廉頗,子儀之安光弼是也。惟相賊,故九四之火值初九之水則熄,初九之水值九四之火則涸,彼爨我而我涸,故有惡人之象。且水在火上則涸,今火在水上,亦能涸初九*,何也?蓋水火相遭,有自下涸上者,鼎釜是也;有自上涸下者,實水于中,而盛之以上覆下承之器,環之以上下四方之火是也。又離,日也,常暘能焦大澤者也。初九之於惡人,能不以避為避,而以見為避,是以无咎,此合睽以宏不以褊之道。孔子見南子,孟子解子敖,陳寔弔張讓是也。若非避咎乎惡人,則无所事於見惡人,孔子不見陽貨是也。且初九,剛也,而能舒且宏,何也?說故也。初與四偕,乾體而同陽德,乾為馬同,故復。初九降屈以下於九四*,故為見惡人,水在火下,故為辟咎。
*註:《學易記》作「水火異情」。
*註:《學易記》無「初九」二字。
*註:《學易記》作「與」。
上一章节
[北宋]程颐-第38卦䷥睽卦初九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南宋]朱震-第38卦䷥睽卦初九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