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睽彖辭,明其體而贊其用也。離為中女,兌為少女,故曰二女。得中,指六五。應剛,指九二。
孔子釋睽彖辭曰:卦名為睽者,何也?以先天之取象言之,離火動而炎上,兌澤動而潤下,其性睽也。以後天之取象言之,離中女,兌少女,雖同其居,不同其適,其情睽也。卦之名睽,非以是乎?睽之時,本無可為者,何以云小事吉?蓋天下事,惟有德者能成之,卦德說而麗於明,是内焉心氣和平,外焉事機昭徹,具有為之才矣。又惟有位者能主之,卦變自離來者,二進居三;自中孚來者,四進居五;而自家人來者,兼此二變,皆柔進上行。是以徽懿之資,居崇高之地,挾有為之勢矣。且惟有輔者能濟之,卦體六五得中應剛,是本虛中之誠,收英傑之助,得有為之佐矣。備此三善,雖在睽時,未能大有所為,而猶可補偏救弊,不至於一無成就,是以小事吉也。然睽之義,豈無所用哉?人知睽之為睽,而不知睽之終合。試極言之:天高地下,睽也。然天施地生,化育之事則同也。男外女内,睽也。然夫倡婦隨,相合之志則通也。物以羣分,睽也。然此感彼應,應求之事則類也。可見睽者其靜則别,而合者其通則交。不睽則無以為合,而三才之用幾息矣。睽之時用,顧不大哉!大抵天下事物,皆本於一,其後散而分之,有似乎睽,然實未嘗不合。所謂理一分殊,此即太極之旨,無窮功用所從出。常人徇末而忘本,拘於形氣之私,嗜欲好惡,紛爭侵奪,不相為下,遂終於睽而不合,故曰:「惟天生民有欲,無主乃亂。」非亶聰明之元后,烏能合天下之睽,而盡歸於一耶。
【今注】
無主乃亂:語出《書經.仲虺之誥》,上天生下百姓民眾,人皆有欲望。如果沒有一個共主來管理,就會生亂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38卦䷥睽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38卦䷥睽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