彖曰:睽,火動而上,澤動而下,二女同居,其志不同行。
《彖》先釋睽義,次言卦才,終言合睽之道,而贊其時用之大。火之性動而上,澤之性動而下,二物之性違異,故為睽義。中少二女雖同居,其志不同行,亦為睽義。女之少也,同處長則各適其歸,其志異也:言睽者,本同也。本不同則非睽也。
說而麗乎明,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,是以小事吉。
卦才如是,所以小事吉也。兌說也,離麗也,又為明,故為說順而附麗於明。凡離在上,而彖欲見柔居尊者,則曰柔進而上行,晉、鼎是也。方睽乖之時,六五以柔居尊位,有說順麗明之善,又得中道而應剛,雖不能合天下之睽,成天下大事,亦可以小濟,是於小事吉也。五以明而應剛,不能致大吉,何也?曰:五陰柔雖應二,而睽之時,相與之道未能深固,故二必遇主于巷,五噬膚則无咎也。天下睽散之時,必君臣剛陽中正至誠,協力而後能合也。
天地睽而其事同也,男女睽而其志通也,萬物睽而其事類也,睽之時用大矣哉。
推物理之同,以明睽之時用,乃聖人合睽之道也。見同之為同者,世俗之知也。聖人則明物理之本同,所以能同天下而和合萬類也。以天地男女萬物明之,天高地下,其體睽也,然陽降陰升,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則同也。男女異質,睽也,而相求之志則通也。生物萬殊,睽也,然而得天地之和,稟陰陽之氣則相類也。物雖異而理本同,故天下之大,群生之眾,睽散萬殊,而聖人為能同之,處睽之時,合睽之用,其事至大,故云大矣哉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朱熹-第38卦䷥睽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明]何楷-第38卦䷥睽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