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言四居濟險之任,惟忠順以事上也。樽以盛酒,簋以盛食。貳,益之也。缶,即酌器也,為樽之副。牖,室之受明處。《象》曰「樽酒簋貳」之「貳」疑衍。剛柔,指四與五。際,即交際之際。
周公繫坎四爻曰:四以陰居柔,下無應援,非能濟天下之險者。但以其身居大臣之地,而當險難之日,則上之倚毗於己者,倍切於常時。故必去虛文,捐形迹,惟益勵其忠實之心,以為事君之本。而其進結於君也,又必因君之所明,以祛其所蔽,庶不至任質而疑於戅也,為「樽酒簋,貳用缶,納約自牖」之象。如是則君必信吾心而用吾言,以濟其險也。夫豈有悾悾為忠益,而反以為咎乎?終必无之矣。
孔子釋四象曰:所謂樽酒簋者,蓋以險難之時,非誠實不足以固其君臣之交,故五以剛而下交乎臣,四以柔而上交乎君。則精神相通,形迹俱捐,剛柔自是相際而成濟險之功矣。
按:君臣相遇,自古為難,而四與五不事多儀,即可交合者。蓋時當無事,勢分之相隔,故君臣之合,常見其難;運值多艱,緩急之相須,故君臣之合,偏覺其易。四與五在險難之中,剛柔相濟。臣固切於上交,君亦勤於下接,宜其作合之易也。方之在昔,肅宗之於李泌,德宗之於陸贄,庶幾似之。然贄從其君於多難之日,計無不從。及禍患寖平,一抗直言,而遽罹斥逐,豈其有乖納牖之道乎?信乎君臣之合似易而實難也。人主誠深念乎此,則其臣自不至信而被謗,忠而見疑矣。
【導讀】
「樽酒簋貳用缶」傳統有兩種讀法。一是依王弼,應讀作「樽酒,簋貳,用缶」,但歷代易學家多數支持讀作「樽酒簋,貳用缶」,《日講》採用後說,因此認為《象傳》「樽酒簋貳」的「貳」可能是冗字。朱熹注此段曰:「在險之時,剛柔相際,故有但用薄禮,益以誠心,進結自牖之象。」
【今注】
戅:愚鈍。通戇,《說文》:「愚也。」
悾悾:悾音空,誠懇貌。另一說,悾悾為無能貌。《論語·泰伯》:「狂而不直,侗而不愿,悾悾而不信,吾不知之矣。」朱熹:「悾悾,無能貌。」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29卦䷜坎卦六四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29卦䷜坎卦六四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