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是釋困彖辭,以明處困之有道,所以得亨也。
孔子釋困彖辭曰:卦何以名困?上下三剛皆揜於柔,是剛明之氣不能發舒,正直之志無由展布,所以為困也。然困何以得亨?蓋所謂亨者,不於其身,而於其心;不於其時,而於其道。以卦德言之,坎險而兌說,雖當困窮鬱拂之時,樂天知命,此中泰然無累,原自有所為亨者。窮居獨善,常得而不自失,此困之所以能亨也。其惟見真守定之君子能之乎!苟非君子,必不能也。其曰貞大人吉,何也?以卦體言之,二五剛而得中,剛則不撓,中則不躁。蓋困之移人,非乘其柔荏,即因其矜激。惟剛與中合,既不撓而屈於困,又不躁而重其困,所以守貞而為大人,有能亨之吉也。其曰有言不信,何也?以困時所尚者,宜用晦處默,反躬自信,雖困不足以窮我。惟心失所亨,急於自明,所尚者口給,興戎賈怨,乃為所窮,實自取耳。可不戒哉!夫當困之時,身可窮而道不可窮,蓋道之所在,不充詘於富貴,不隕穫於貧賤,無往而不得也。如孔子之從我所好,顔子之不改其樂,湛然無為。固不因困而得,亦不因困而失,適如其固有之初心而已。若後世之士,身處困窮,或侈談橫議,或標榜相高,徒足以招尤而召謗,豈君子全身之道哉。
上一章节
《集说》平菴項氏-第47卦䷮困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47卦䷮困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