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夬彖辭,而備言去小人之道也。
孔子釋夬彖辭曰:卦名夬者,決而去之之義也。蓋以五陽決一陰,是為剛決柔也。夫委靡固不足以圖功,而過剛又恐其激變。卦德乾健兌說,是内存秉道嫉邪之志,而外有和平樂易之休。故其決小人也,既不以弛慢坐失事機,亦不至躁激致生他變。決而能和,真決之善道也。辭言揚於王庭者,卦以一柔乘五剛,是一狐媚小人用事君側,舉朝受其牢籠,悞國殃民,罪逆大矣。揚於王庭,庶朝野上下共知其奸。小人之罪狀既著,始不能一日安於其位也。所謂孚號有厲者,蓋小人奸謀叵測,視之不可泄泄,必操心危而慮患切,戰兢惕厲,謀出萬全,而後決小人之道乃為光大也。所謂「告自邑,不利即戎」者,蓋正己始能正物,而惟理可以服人。若專尚威武,與小人爭一時之勝負,則君子必為所困,而不能敵,乃自窮也。其云利有攸往者,蓋剛反必長,始於一陽之復,終於六陽之乾。夬時五陽雖盛,猶必再長,決盡一陰,而剛長始為有終。是能俾小人盡去,而朝廷之上,忠良濟濟,正道大行,故往無不利也。然非健而說,決而和,則小人豈可以力勝哉?
按:《春秋傳》言,見無禮於君者,如鷹鸇之逐鳥雀也。人臣為國除奸,豈顧利害,但不審時度勢,而冒昧一決,則有奸未除而禍先叢者矣。而其要尤在不予小人以口實,使以君子自命,而立心有一毫未光明,處事有一毫未中正,不能無諸己而徒欲非諸人,人主豈能亮之,天下豈能信之,而惟所欲為乎?然而,難言之矣。君子之自治即甚嚴,而小人之中傷乃愈巧。求全之毁既難防於一時,浸潤之言又恒積於平日。讒謗既多,主心安能無惑?此審賢奸以為取舍,察情偽以定是非,全在乎知人則哲之聖主也。
【今注】
泄泄:從容自在、和緩的樣子。泄,音曳。《詩經.邶風.雄雉》:「雄雉于飛,泄泄其羽。」《詩經.大雅.板》:「天之方蹶,無然泄泄。」
見無禮於君者,如鷹鸇之逐鳥雀也:《左傳》文公十八年,莒國紀公生太子僕之後,又生下季佗。由於莒公愛季佗,於是罷黜太子僕。僕利用國人殺死了紀公,並攜帶紀公的寶物投奔魯宣公(按:時宣公已即位,但仍未改元,因此為文公十八年)。宣公命令送他一座城邑,而且還要當天就授予。但季文子卻讓司寇將莒僕驅逐出境,而且還要求當天就要驅逐。宣公問為什麼?季文子讓太史克回答這個問題時說:「見有禮於其君者,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;見無禮於其君者,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。」見到一個人,如果對於君王是有禮的,那麼就像孝子奉養父母一樣地兌待他;如果這個人對於他的君王是無禮的,那麼就像鷹鸇猛禽追逐鳥雀一樣地追殺他。
上一章节
《集说》平菴項氏-第43卦䷪夬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43卦䷪夬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