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象傳》,是言君子體大畜之象,而盡其畜德之功也。多識,謂博求而識於心也。
孔子釋大畜象曰:乾天也,艮山也,天體至大而在山中,是大畜之象也,君子觀象而知畜德之方焉。蓋古人由畜德之盛,而時發於言行之間,則前言之畢存,非繁文也,是德之精華也。往行之具載,非陳迹也,是德之實體也。君子於是多識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焉。得古人之言行,即得古人之心;得古人之心之理,即得吾心之理。其所畜不亦大哉!
按:多識言行,或以為近於口耳之學,未免玩物喪志,不知本末精粗,道原一貫。言行在外,而其理根於心;心德在内,而其實寓於言行。故為學者,必居敬涵養以為主,而又博聞廣見以為資。師心而不師古,好悟而不好學,豈善畜德者乎?《書》曰:「人求多聞,時惟建事,學於古訓,乃有獲。」帝王聖賢無二學也。
上一章节
《集说》平菴項氏-第26卦䷙大畜•象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26卦䷙大畜•象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