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象傳》,是言先王體復之義,而制為安靜之法,以養微陽也。至日,冬至之日也。省方,省視四方也。
孔子釋復象曰:雷在地中,靜極而動,復之象也。一陽初生於下,其氣甚微,當靜以俟之,不可擾也。先王順承天道,冬至之日,舉凡政事云為之間,可以休養微陽者,靡不垂為令典,以著裁成之用。故關所以掌道路也而閉之,商旅出諸塗也而不行,使之外不得入而無有害之者矣。古者歲十一月朔巡守,而后於是日則不省方,使之内不得出而無有泄之者矣。蓋天地生物之心主于動,而先王參贊之功主于靜。合以成之,而所以保䕶微陽者固已至也。
按:微陽之氣,天地之根,而萬物之母也。氣方息而遂洩之,故夏有愆陽,冬有伏陰。精未聚而先發之,故人多夭扎,物多疵癘。此復之所以貴安靜也。夫寂者感之君,翕者闢之本。冬藏為一歲之復,夜息為一日之復,喜怒哀樂未發為須臾之復。誠能奉若天道,深潛完密,主靜以立其極,用之于國則寧謐而不勞,用之于躬則冲和而不竭。壽身壽世之道,孰有外焉者乎。
【今注】
夭札:因為瘟疫,人民不得天年而早死。《左傳》昭公四年:「癘疾不降,民不夭札。」孔穎達:「鄭玄云:夭札,疫癘也。謂遭疫癘而夭死也。」
疵癘:疾病及瘟疫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其神凝,使物不疵癘,而年穀熟。」
上一章节
《集说》平菴項氏-第24卦䷗复卦•象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24卦䷗复卦•象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