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言求賢之誠,心惟專於正應也。皤,白也。翰如,言行之疾,如飛翰也。
周公繫賁四爻曰:四與初本為正應,相為賁者,而為九三所隔。遂至心雖相合,迹則相睽,不得其所賁,而為皤如之象。然四以柔居陰,本具柔正之德,不肯妄有所應。故其求初之心,更為迫切,如白馬飛翰之疾者。然九三剛正,本非有害於四,亦欲與四相為親善,以成賁道。而其如四之守正而不妄應,何哉?
孔子釋四象曰:人之相疑者位,而相信者心。四所處之位,遠於初而近於三。疑若為所附而動,故來三之求。然位雖近於三,而心實信於初,故確然以正自守,急求於初,而不與三賁。雖三亦諒其誠,而終不尤四之不我與也,又何他患焉?
按:此爻與屯之六二相似。屯剛柔始交,賁剛柔交錯,皆有婚媾象。然屯之二乘馬班如,應五之心,何其緩?賁之四白馬翰如,應初之心,何其急?蓋屯二應五,下求上也,故不可以急;賁四應初,上求下也,故不可以緩。時地固有不同焉耳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22卦䷕贲卦六四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22卦䷕贲卦六四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