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言人臣同心共濟,能資於人,以有為也。須,附頤而動者。
周公繫賁二爻曰:二以陰柔居中正,三以陽剛居正,是皆同德相輔,同氣相孚,而又俱無應與。則其勢孤而求援益切,故二之陰柔才弱,必上附三之陽剛而動,則其一謀一猷,皆仰資乎三以成之。如須之附頤而動也。
孔子釋二象曰:所謂賁其須者,以三才力有餘,居二之上。二附之而動,將以興起有為,則二之與上者,乃相須之殷,而非附勢以苟合也。
按:二以陰不足以有明也,得陽而後明;二以柔不足以有立也,得剛而後立;二以下不足以有興也,得上而後興。此二之所以必須乎三也。然則欲建功烈於當時,垂聲名於竹帛,豈獨士君子貴有拔茅連茹之風哉?古之盛世,君明臣良,一德一心。君臣相資,用成郅隆之治,則求賢佐理以興起事功,實有天下者第一要務也。
【今注】
郅隆之治:昌隆盛大之治。《史記‧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文王改制,爰周郅隆。」司馬貞《索隱》:「郅,大也。隆,盛也。」樊光:「郅,可見之大也。」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22卦䷕贲卦六二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22卦䷕贲卦六二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