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言,得聽訟之宜者,猶未可忘戒懼也。胏,與胾同,肉之帶骨者。金矢,《周禮》獄訟入鈞金束矢,而後聽之。言能使其心服也。
周公繫噬嗑四爻曰:四當治獄之任,以剛居柔,是有剛柔相稱之道。既不傷於優柔,又不嫌於剛暴。雖頑梗弗率之徒,亦有以得其情,而俾中心輸服焉。故有「噬乾胏得金矢」之象。然獄者,天下之大命。治獄者,天下之大事。尤必艱難其心,無所慢易,正固其守,無所偏私。則刑當其罪,能如是而後吉也。
孔子釋四象曰:利艱貞固可以得吉矣,然為民上者,必使民無訟,治道大光,乃為可貴。今雖善於決獄,而猶待於聽訟,是則治其末,未正其本;塞其流,未拔其源,其道則未光也。
按:以全卦之體言,四為一卦之間,則受噬者在四。以六爻言,四反為噬之主,與三陰同噬初上者。蓋卦言其位,則梗在其中;爻言其才,則剛足以噬。取義固不同也。《王制》:「大司寇以獄成告於王,王命三公參聽之。」則九四大臣,固有折獄之任,然雖聽訟得宜,而爻戒以艱貞,象惕其未光。周孔聖人,無非慎重民命,即「如得其情,哀矜勿喜」之意云爾。
【今注】
胏與胾同:胾,音漬,大塊的切肉。依《說文》,胾為大臠。《禮記》‧曲禮》:「凡進食之禮,左殽右胾。」鄭玄注:「殽,骨體也。胾,切肉也。.......殽在俎,胾在豆。」孔疏:「熟肉帶骨而臠曰殽,純肉切之曰胾,骨是陽,故在左。肉是陰,故在右。」
獄訟入鈞金束矢,而後聽之:《周禮》:「以兩造禁民訟,入束矢於朝,然後聽之。以兩劑禁民獄,入鈞金,三日乃致於朝,然後聽之。」獄為關於罪刑的判決官司,而訟則是關財產權的官司。古代為了防止百姓亂打官司,要與人爭辨財產權(訟)則必須繳交束矢。一束矢即一百支箭。而要告人之有罪(獄),則必須先繳交鈞金,三十斤的銅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21卦䷔噬嗑九四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21卦䷔噬嗑九四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