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為妄同於人者訓,而美其終能改過也。乘,謂升。墉,謂城墉。則,法則也。
周公繫同人四爻曰:九四剛不中正而無應,亦欲同於六二,而為九三所隔。於是隔三以攻之,為乘墉以攻之象。幸居柔,能自反於理。見其不可攻,而弗之攻焉,為能改過而得吉矣。
孔子釋四象曰:九四既乘墉以攻二,四豈不足於力者哉?知二為五之正應,以義斷之,不可攻而弗攻耳。既弗克攻,何以為吉?蓋四若欲恃力以攻二,二未必得,禍且不免。今乃能以義斷,困心衡慮而反於法則,是不但改過,而且能自反者。此與計窮力屈,不得已而退者,有異矣。見義能徙,誠人情之所難,其得吉也不亦宜乎。
按:此卦二五為正應,而三四介乎其間,皆欲爭之,其不顧義命一也。然三之伏戎,已見爭奪之形;四之乘墉,方萌窺伺之意;三之不興,畏勢之不能敵而止;四之弗克,則深知義之不可攻,自反而退矣。昔晉納捷菑于邾婁,邾人辭以貜且長。趙盾曰:「非吾力不能納也,義弗爾克也。」遂舉兵而去之。《春秋》予焉。即周公取四弗克攻之義也哉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13卦䷌同人九四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13卦䷌同人九四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