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否彖辭以明天道人事之否也。
孔子釋否彖辭曰:辭謂「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」者,以造化言之,則地自為地,而地之氣不上交;天自為天,而天之氣不下交。天地不交,萬物由此屯塞而不通也。以人事言之,上意不孚於下,下情不達於上,上下不交,則情義乖離,不相維繫。雖有邦,與无邦同也。其在君心,則所存者陰暗,而無陽明之善,内陰而外陽也。所發者委靡,而無剛斷之才,内柔而外剛也。所任用者,小人盈朝而君子在野,内小人而外君子也。惟内小人,而蠧國害民之道日長;惟外君子,而保邦致治之道日消也。
按:宋臣蘇軾有言:「无邦者亡國之謂。」上下不交,則雖有朝廷君臣,而亡國之形已見矣。原其所以然,皆由小人用事於内,固結其君,而盡去君子,使不得與人主相通。斯可以奪其權,固其寵,而惟所欲為,國安得而不亡也。可不畏哉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12卦䷋否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12卦䷋否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