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卦》云:否泰反其類也。泰言天地交,否則曰天地不交;泰言上下交,否則曰上下不交;泰言內陽而外陰,否則曰內陰而外陽;泰言內君子而外小人,否則曰內小人而外君子;泰言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;否則曰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。每每與泰相反,於此見泰之所以為泰,否之所以為否者,交予不交耳。
故泰否彖傳發端之辭皆曰則是,猶言不過如是,非有他也。且夫泰之時,天地交,是以萬物通;否之時,天地不交,是以萬物不通,其相反固然矣。如泰言上下交而其志同,否當言上下不交而其志不同,今乃曰「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」,何至如是耶?曰:不有君子,其能國乎?否之時,君子擯棄而在外,雖有邦,猶无邦也,無邦猶言匪人,蓋上下不交而所用者小人,雖謂之匪人可也。君子不用而國非其國矣,謂之无邦可也,豈但其志之不同也哉。又如泰云「內健而外順」,則否當云「內順而外健」,今乃曰「內柔而外剛」,何也?曰:健順德也,剛柔質也,否之時,陰柔用事於內,肯順君子哉?順則不否矣,故不以健順言,而但以剛柔言也。柔者易以親,故在內;剛者易以疎,故在外。否之所以上下不交者,由其親小人而內之,疎君子而外之也。內小人而外君子,是以小人之道日長,君子之道日消也。
上一章节
[唐]孔颖达-第12卦䷋否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牛钮-第12卦䷋否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