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言革道之極盛,以見其成功之大也。
周公繫革五爻曰:九五陽剛中正,以大人之德,為革之主,順天人以改革,則其存於中者,有自新新民之極;而其見於世者,有創制立法之猷。於是禮明樂備,治定功成,煥然一新於天下。象猶虎之變,而文明之有赫也。然所以致此者,豈易得哉?世會當極敝之日,非更化不足以善治。吾惟經綸素裕,實有其可通變宜民者。則雖未占決,而天下之人久已信從,不待已日而始有孚矣!
孔子釋五象曰:大人御世,制作一新,惟其未革之先,誠信畜於中。至既革之後,文章煥於外。皇猷帝治,炳然可觀,象之為虎變也。非德位兼隆之大人,烏足以當此?
按:革必取於孚信者,不信則不從也。自三至五,皆言有孚。三議革而後孚,四有孚而後改。至九五之孚,過化存神,不但無議革之言,亦不待改命之志,積之久而發之大,所謂殺不怨,利不庸,遷善而不知,革之道斯極至矣。理本於自新,而効極於新民。帝德王功之盛,孰有加於此哉。
【今注】
自新新民之極:此即《大學》所說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以上為孔子遺書之文字,為「經」。「親民」即「新民」。後面傳文引〈湯盤銘〉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又引〈康誥〉:「作新民。」引《詩》曰:「周雖舊邦,其命惟新。」
經綸素裕:經營治理原本就很充裕。素,一向、元本。
殺不怨,利不庸,遷善而不知:被殺而不怨恨,受利而不勞苦。庸,勞苦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:「庸,勞也。」語出王夫之《讀四書大全說》,論王、霸之辨:「只此便是霸者所必不可至之境,而民之殺不怨,利不庸,遷善不知也。王、霸之辨,只在德之誠偽,量之大小,即於其殺之、利之、遷之上天地懸隔,非王者之神通妙用行於事為之表,為霸者所捉摸不得也。」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49卦䷰革卦九五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49卦䷰革卦九五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