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南宋]朱熹-第24卦䷗复卦六四•爻辞详解 四處群陰之中,而獨與初應,為與眾俱行,而獨能從善之象。當此之時,陽氣甚微,未足以有為,故不言吉。然理所當然,吉凶非所論也。董子曰:「仁人者,正其誼,不謀其利:明其道,不計其功。於剝之六三及此爻見之。 —— [南宋]朱熹撰 《周易本义》 复卦
[北宋]程颐-第24卦䷗复卦六四•爻辞详解 此爻之義最宜,詳玩四行,群陰之中而獨能復,自處於正,下應於陽剛,其志可謂善矣。不言吉凶者,蓋四以柔居群陰之間,初方甚微,不足以相援,无可濟之理,故聖人但稱其能獨復,而不欲言其獨從道而必凶也。曰:然則不言无咎,何也?曰:以陰居陰,柔弱之甚,雖有從陽之志,終不克濟,非无咎也。 —— [北宋]程颐撰 《程氏易传》 复卦
[明]繆昌期-第24卦䷗复卦六四•爻辞详解 繆氏昌期曰:中,即中以自考中字。獨,即《中庸》慎獨之獨。四能以中而行,而於獨知之中,憬然自覺,所謂復以自知也。蓋復之所以為復,全在初爻,猶人之初念也。五陰皆復此而已,惟四在陰中,有所專向,故發此義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复卦
[南宋]杨万里-第24卦䷗复卦六四•爻辞详解 六四居上下四陰之間,而處其中,故為中行。不從四陰而獨應初九之一陽,故為獨復。居中得正者,道也,應一陽之君子,亦道也,故曰從道,此如夷之焉。因徐辟而見孟子,視陳相則優,不可以爲公孫丑、萬章,故末許之以吉、无咎、无悔。 —— [南宋]杨万里撰 《诚斋易传》 复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