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清]陈梦雷-第13卦䷌同人九四•象传详解 已乘其墉,則力非不足也,斷以義而弗克攻耳。義者,天則不可踰。志欲攻而知義不可攻,困于心而反于法則。能改過者,所以吉也。與人同,善事也。乃三四皆有爭奪之象。四乘墉有其意,三伏莽則已見其形矣。四惡二三,所欲攻者臣。三敵五,則欲攻其君矣。涉世者不可不知。而三四有吉否之不同,又好剛強同者所宜戒也。 —— [清]陈梦雷撰 《周易浅述》 同人
[北宋]程颐-第13卦䷌同人九四•象传详解 所以乘其墉而弗克攻之者,以其義之弗克也。以邪攻正,義不勝也。其所以得吉者,由其義不勝,困窮而反於法則也。二者,衆陽所同欲也,獨三、四有爭奪之義者,二爻居二五之間也。初終逺,故取義別。 —— [北宋]程颐撰 《程氏易传》 同人
[明]来知德-第13卦䷌同人九四•象传详解 義者理也,則者理之法則也。義理不可移易,故謂之則。當同而同者,理也,亦法則也。不當同而不同者,理也,亦法則也。困者困窮也,即困而右之之困也。四剛強,本欲攻二,然其志柔,又思二乃五之正應,義不可攻,欲攻不可攻,二者交戰往來于此心,故曰困。困之一字,非孔子不能說出,九四之心也。若生而知之,知其不可攻。學而知之,知其不可攻,則此心不困... —— [明]来知德撰 《周易集注》 同人
[曹魏]王弼-第13卦䷌同人九四•象传详解 王弼曰:處上攻下,力能乘墉者也。履非其位,與三爭二。二自應五,三非犯己,攻三求二,尤而效之。違義傷禮,眾所不與。勢雖乘墉,義終弗克,而得吉者,以困而反正則也。 —— [唐]李鼎祚撰 《周易集解》 同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