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言,事君者當以至誠,乃有得君之喜也。
周公繫升二爻曰:當升之時,人臣不患其不升,但患感孚之未至耳。今九二以中實上孚於五,六五以中虛下應於二。是為臣者不求寵利,惟本一念之精誠,足以感孚其君,自然情投誼合,有以致君之孚契也。惟既孚矣,則上下之間,一以至誠相格,乃可脫略儀文,而任吾樸忠。猶祭者,以誠敬享神,即用禴而亦利也。如是則臣道盡而不欺,君心感而無忌,何咎之有?
孔子釋二象曰:二能以孚誠事上,豈惟為臣之道无咎而已哉?孚本於剛中,誠實所感,明良會合,則信任必至,而無疑貳之嫌。寵遇永綏,而有拜颺之盛;明其有喜,可見用孚之利。感通若此,无咎不足言矣!自古臣之事主,涉於疏略,固失之慢;過於繁縟,又失之偽。慢與偽,皆非純臣之道也。故必精白一心,以承休德。昔周公之訓曰:「至治馨香,感於神明。」此即孚之義也。三代盛時,君臣交勉,惟一誠相通。事君者,當知所兢兢云。
【今注】
永綏:永安。綏,安也。
拜颺之盛:言人君能夠禮賢下士而率領群臣,建立事功。《尚書‧益稷》:「皋陶拜手稽首颺言曰:念哉!率作興事,慎乃憲。」颺,大言而疾。憲,顯也,興盛之茂。蔡沉:「言人君當總率群臣,以起事功。又必謹其所守之法度,蓋樂於興事者,易至于紛更,故深戒之也。」
至治馨香,感於神明:語出《尚書‧君陳》。君陳為臣名。三監之亂後,周公遷殷頑民於下都,並親自監督。周公死,成王命令君陳代周公職。此篇為策命之作。成王以周公生前的教訓來告戒君陳,此語亦是周公之訓。言最佳的治理,最為芳香,也是最好的敬神獻禮,自能感動神明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46卦䷭升卦九二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46卦䷭升卦九二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