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言,六四以益下為心,可以得君,亦可以得民也。公,亦指九五言。初本坤體,坤為邑,上遷為四,故有遷國之象。
周公繫益四爻曰:居中者民之主也,臣者奉上之中,而致之民者也。世之人臣,往往仰不能見信於君,俯不能見信於民者,以其行之不中耳。誠能以益下為心,凡事小心敬慎,斟酌合宜,而一毫不敢偏倚,如此其中行焉,則我以君心為心,君亦即以我之心為心。諫必行,言必聽焉,而告公從矣。是豈特君從之也哉!吾之中,既上孚於君,則必下孚於民。民之情,自安於我。不惟經常細事可行,即時值不得已,勞民動眾,至於遷國,人亦信其至誠,而鼓舞從事,罔有少斁焉。以遷國且無不利,況其他乎!
孔子釋四象曰:進言在臣,聽言在君。四何以告公,而必其見從也?蓋四惓惓以益民為志,所告又有孚惠心之君,是四之志,適合乎五之志。君臣上下一心一德,故告之而無不從,從之而無不利也。
按:臣道與地道同,所謂無成而代有終者。益卦於三四兩爻,一則曰「中行告公用圭」,再則曰「中行告公從」。總見發政施仁,乃大君之事。為人臣者,承流宣化,惟盡其所當為,而不可少萌市恩沽譽之心。庶幾上不疑而下不忌,功成而無震主之嫌也歟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42卦䷩益卦六四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42卦䷩益卦六四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