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言,四有同德之助,自可以濟睽也。孤,指无應。元夫,指初九。
周公繫睽四爻曰:九四當睽之時,而無陰柔之應,為而或沮之,動而或摧之,若不免於孤也。幸遇初九元善之夫,與之同德,遂推誠相與,以共濟時艱,則亦不為孤矣。顧人之情,在無事之日,則安常處順,而釁隙不萌。當多事之時,則變故橫生,而猜忌易起。故必危以處之,内杜疑貳之端,外防讒間之入,惟恐吾之誠信有未至焉,然後可保其交孚之美,同心協力,以濟天下之睽,而無始合終離之咎也。
孔子釋四象曰:九四之志,本欲濟睽。但應之者未得其人,則雖有志而不能行。今既獲初九元善之夫,以矢心同濟,志願遂矣。寧慮睽哉?
按:人臣比肩事君,惟宜一心一德,共僇力以報國。若意見各立,遂至積成猜嫌,互相嫉害,此豈社稷之福乎?後世人臣之睽,莫甚於趙之廉藺,唐之牛李。廉藺始睽而終合者,以兩人之心皆出於公,公則自無不可化也。牛李始睽而終亦睽者,以兩人之心皆徇乎私,私則自不能克也。四與初皆有陽剛之德,同德相遇,故始雖睽,而終必合。欲濟天下之睽者,亦觀其心之公私而已矣。
【今注】
趙之廉藺: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,而藺相如原本只是宦官統領繆賢的一位門客。秦國要用十五座城池向趙國換取和氏璧,如果不給璧,怕秦國來攻打;如果給璧,又怕秦國不會履行合約。最後派遣藺相如出使秦國,此即有名的「完璧歸趙」的故事。後來秦王邀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見面,說是要與趙和好,實際上在宴會上卻是要侮辱趙王,隨從的藺相如由於保住了趙王的尊嚴,歸國之後,拜為上卿,位在廉頗之右。廉頗對於藺相如只憑口舌立功相當不屑,現在藺相如又在他之上,因此對外放話,說只要讓他遇上,一定好好羞辱藺相如。藺相如知道之後,百般躲避廉頗,不與他相遇。門客看不下去,想要辭去。藺相如問說:「廉頗和秦王,誰比較可怕?」門客回說:「當然是秦王。」藺相如說,威猛如秦王,我都不怕了,不但當面叱喝他,還污辱他的群臣,你說我會怕廉頗嗎?我不是怕他,只是相忍為國。秦強趙弱,如今秦國所以不攻打趙國,是因為有我們兩,所以我絕對不會與廉頗鬥:「吾所以為此者,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。」廉頗輾轉聽到這些話之後,負荊請罪,兩人於是變成了刎頸之交。
唐之牛李:唐朝末年的黨爭,牛黨以牛僧孺為首,李黨以李德裕為首。兩黨相爭近四十年,讓唐朝走向衰亡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38卦䷥睽卦九四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38卦䷥睽卦九四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