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三離之上,明之極也。又處剛而進,上六坤之上,暗之極也。至明居下而為下之上,至暗在上而處窮極之地,正相敵應將以明去暗者也。斯義也,其湯武之事乎。南在前而明方也,狩畋而去害之事也。南狩,謂前進而除害也,當克獲其大首。大首,謂暗之魁首,上六也。三與上正相應,為至明克至暗之相,不可疾貞,謂誅其元惡。舊染污俗未能遽,革必有其漸,革之遽則駭懼而不安。故酒誥*云:「惟殷之廸*,諸臣惟工乃湎*于酒,勿庸殺之,姑惟教之。」至於既久,尚曰:餘風未殄*,是漸漬之俗,不可以遽革也。故曰:不可疾貞。正之不可急也。上六雖非君位,以其居上而暗之極,故為暗之主,謂之大首。
註*酒誥:成王平定三監之亂之後,封康侯於衛,周公作《康誥》、《酒誥》,及誥,ㄍㄠˋ君王諭令臣下的專用文體。
註*殷:懇切註*廸:同迪:開導遵循
註*湎:ㄇㄧㄢˇ沈溺
註*殄:ㄊㄧㄢˇ斷絕;竭盡
上一章节
[北宋]苏轼-第36卦䷣明夷九三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南宋]杨万里-第36卦䷣明夷九三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