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、騰通,馳騁其辭辯以取說於人也。全卦以相感爲義。感之道莫大於男女,故彖以取女言之,而要於正則吉。感之用,莫神於心,故六爻以四之心爲主,而要於正則悔亡。心有動有靜,靜而无動則脢也,不能感者也。動而不靜,腓也,股也,輔頰舌也,感之不以正者也。蓋上卦雖主於說,下卦則取于止。必也未感之先,心本于虛。方感之時,一出於正。所謂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者,庶得咸之義矣。
又按蘇傳:咸者以神交。夫神者將遺其心,況于身乎。身忘而後神存,心不遺則身不忘,身不忘則神忘。故神與身非兩存也,必有一忘。足不忘屨,則屨之累也甚於桎梏。要不忘帶,則帶之爲虐也甚於縲絏。人之所以終日躡屨束帶而不知厭者,以其忘之也。道之可以名言者,皆非其至。而咸之可以分別者(文瀾本「分」作「象」),皆其粗也。是故在卦者,咸之全也。在爻者,咸之粗也。爻配一體,自拇而上至於口。當其處者有其德,德有優劣而吉凶生焉。合而用之,則拇履腓行,心慮口言,六職並舉而我不知。此其爲卦也。離而觀之,則拇能履而不能提,口能言而不能聽,此其爲爻也。方其爲卦也,見爲咸而不知其所以咸。猶其爲人也,見其人而不見其體也。六體各見,非全人也。見其所以咸,非全德也。是故六爻未有不相應者,而皆病焉。不凶則吝,其善者免于悔而已。此說可參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朱熹-第31卦䷞咸卦上六•象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曹魏]王弼-第31卦䷞咸卦上六•象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