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剝彖辭,言柔盛變剛之日,惟當順以俟天,止以待時也。柔變剛,言柔進於陽,變剛為柔也。
孔子釋剝彖辭曰:卦之名為剝者,卦體一陽在上而將盡,由五陰剝落之也。柔變剛初而為姤,二而為遯,三而為否,四而為觀,五而為剝。蓋小人之去君子,原於名義不順,必陰謀深固,使之日漸消鑠,潛移不覺,然後可以肆其排沮之力,而盡變為小人之黨也。辭謂「不利有攸往」,以小人之勢,如莠之方長而不可遏之時也。卦德坤順艮止,有順而止之之象。君子觀其象而悟其理,則不輕攸往,政所以處剝之道也。然君子所以毅然不往者,豈冥冥無所決擇於中,而徒委之無可如何之勢乎?蓋陽息而盈則天運復,陽消而虛則天運剝。順之則吉,逆之則凶。君子隨時敦尚,運處極剝,知其後之將必至於復,而沈謹自守,以求合乎天行之數而已。大抵平陂倚伏,一定之理。觀變不審,徒欲與小人角一日之勝負,既非保身之哲,又重天下之禍。且使維持補救者,反無以施其具也。從來挽回世運,非深心大力,遵時養晦之士不能。平勃之重安漢室,仁傑之復興唐祚,斯其人矣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23卦䷖剥卦•彖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23卦䷖剥卦•彖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