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訓小人變邪從正,成善行以孚人心也。
周公繫否初爻曰:初與二,陰連類並進,有拔茅連茹以其彙之象。此時在小人之勢已不可遏,而小人之心尚或可回。蓋人溺於惡則惡,反於善則善,祇在此心一轉移之間耳。初之惡未形,而猶易變,使變妨賢害國之意,而為薦賢利國之謀,則德孚於人,行无不得,自吉亨而為君子之徒矣。世道不遂入於否,蒼生猶得享其福,此處否之貞道也。
孔子釋初象曰:所謂拔茅貞吉者,蓋君子之志,常在於君。若小人,但知有身而不知有君。今變而為君子,則能以愛君為念,而所為皆出於正,自不慮及於私,而為一身一家之計矣。蓋君子小人,本無定名,惟正與不正而已。正則為君子,不正則為小人。惟初六之過未形,而易於從善,故聖人以正勉之。為小人謀,即所以為君子謀乎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12卦䷋否卦初六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12卦䷋否卦初六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