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乾坤之後,始涉人道。經歷六坎,險阻備嘗。内有所畜,外有所履,然後致泰。而泰之後,否即繼之。以知天下之治,致之難,而亂之易。泰先小往大來,而後言吉亨,是以天運推之人事;否先言匪人不利君子貞,而後言大往小來,是以人事參之天運。泰則歸之天,否則責之人。聖人之深意也。九四爻詞曰「有命」,即泰九三「无平不陂无往不復」之理。泰變為否易,故於内卦即言之;否變為泰難,故於外卦始言之。否泰之變,皆天也。乃泰三必无咎然後食福,否四亦必无咎然後離祉。故泰之方盛,即繫艱貞之辭;否之既休,尚有其亡之戒。若以否泰相仍為一定之數,豈聖人作易之旨哉。上經當觀否泰,乾下坤上曰泰,上下交而其志通,其斯之謂泰也;下經當觀損益,損上益下曰益,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,其斯之謂益也。
【今註】
六坎:乾坤至泰否之間,歷經屯、蒙、需、訟、師、比六卦。此六卦皆有坎險。
上一章节
[唐]崔憬-第12卦䷋否卦•卦辞全文详解
下一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