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言,有備患之具,尤當存備患之心也。繻當作濡,舟漏也。袽,敝衣,所以塞舟之罅漏。
周公繫既濟四爻曰:六四柔而得正,當濟之時,小心畏懼,過於敬慎,不恃其久安無事,凡所以拯災弭亂之術,無不豫備,而其心猶不敢自安也。每患變生於意外,禍發於不虞。防之又防,如乘舟者慮或罅漏濡濕,而豫備衣袽,似可無患矣。猶恐漏至俄頃而不及覺,終日戒懼,罔敢稍懈。蓋處過中之會,恐生苟止之心,慎之至也。
孔子釋四象曰:四之終日戒者,豈漫為無益之憂哉?其心誠有所疑畏,常恐一息不謹,禍患旋生。雖謀出萬全,不敢自信。此戒心之無已,而深於保濟者也。
按:既濟之世,不有外患,即有内憂。二者皆所當慎防也。然内憂之所伏,每起於外患之既除。若外無蠻方敵國之患,而内有失人敗度之憂,則天下之罅漏,莫大於是矣。在昔晉平吳亂,而晉自亂;隋取亡陳,而隋自亡。惟侈然恣肆,苟止偷安,不為終日計也,是安得不豫備而切戒之,如四之拳拳不已者乎。
下一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