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爻是美五之能謹言,而推本於心之純也。輔,謂輔頰,言所從出。
周公繫艮五爻曰:六五當輔之處,正言之所由出者。而以陰居陽,若不免有失言之悔。今止之於輔,則有所制而發不苟,理之不當言者固止而不言也。即當言而言,亦得其先後之次。時之不可言者,固止而不言也。即可言而言,亦協其緩急之宜。有序如此,又安有出口之悔哉!
孔子釋五象曰:六五之艮其輔者,由其以柔居中,而有中德,是心安乎理而不偏,故言當乎理而不紊,則言之大,固本於心之一耳。
按:言者人之心聲,心之精微不能達者,皆於言傳之。五為君位,有訓導天下之任,布之為謨誥,宣之為令甲,其係尤重。高宗三年不言,一言而四海咸仰。威王三年不言,一言而齊國震驚。庶幾此爻之艮其輔而言有序者,所謂「王言惟作令」,莫不尊而信之也乎。
【今注】
謨誥:謨,議謀也。誥,告也。《爾雅》:「命、令、誥,告也。」謨為君臣的議謀,而誥則是上對下的命令。《尚書》中有典謨訓誥等文體,謨有〈大禹謨〉、〈皋陶謨〉。誥有〈仲虺之誥〉〈湯誥〉〈大誥〉〈康誥〉〈酒誥〉......。
令甲:令為法令,甲為天干之首,令甲為法令的篇首或開頭。後意指法令。《漢書.宣帝紀》:「令甲,死者不可生,刑者不可息。」
高宗三年不言:高宗即殷商帝武丁,即位之後想要復興殷商,因此三年不言,用心觀察國風。後來夢見得到聖人,名「說」,也就是後來協助高宗的傅說。《史紀.殷本紀》:「帝小乙崩,子帝武丁立。帝武丁即位,思復興殷,而未得其佐。三年不言,政事決定於冢宰,以觀國風。武丁夜夢得聖人,名曰說。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,皆非也。於是迺使百工營求之野,得說於傅險中。是時說為胥靡,築於傅險。見於武丁,武丁曰是也。得而與之語,果聖人,舉以為相,殷國大治。故遂以傅險姓之,號曰傅說。」
齊威王三年不言:齊威王耽溺於淫樂,國政不治,眼看齊國岌岌可危。沒人敢規諫。威王喜歡聽隱喻,淳于髡於是跟威王說:「國中有大鳥,止王之庭,三年不飛又不鳴,不知此鳥何也?」威王說:「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」於是「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,賞一人,誅一人,奮兵而出。諸侯振驚,皆還齊侵地。」典故見於《史記.滑稽列傳》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俞琰-第52卦䷳艮卦六五•爻辞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52卦䷳艮卦六五•爻辞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