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象傳》,是言君子處困之道,能守正而不屈其志也。
孔子釋困象曰:澤以瀦水,宜有水者也。坎水下漏,兌澤上枯,澤中无水,困之象也,君子體之以處困。凡綱常名敎所在,為吾志所欲成者。若臨難以求免,見義而偸生,利害之念動於中,是非之論不足惜,因循顧戀,是命不致,則志不得遂也。惟委致此命於度外,論是非不論利害,毅然獨往,惟欲求成其是,以遂吾不可奪之志。則無愧無怍,可以對天地;忘私忘家,可以質幽獨。吾志遂而亨莫大焉。此處困之正道也。夫君子居世,常則脩身俟時,命之在我者也;變則成仁取義,命之在天者也。惟居常盡其在我,理明識定,故遇變不惑,可以遂吾之志。若夫一念慷慨,輕生赴難,發乎意氣之動,而非循乎義理之實者,豈足以語此哉。
【今注】
瀦:音諸,原為儲存水的地方,此引申為儲存水。
上一章节
[南宋]馮去非-第47卦䷮困卦•象传详解
下一章节
[清]傅恒-第47卦䷮困卦•象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