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朝惠棟撰。是編乃追考漢儒易學,掇拾緒論以見大凡。凡孟長卿易二卷,虞仲翔易一卷,京君明易二卷,干寶易附見,鄭康成易一卷,荀慈明易一卷。其末一卷則棟發明漢易之理,以辨正河圖、洛書、先天、太極之學。其以虞翻次孟喜者,以翻別傳自稱五世傳孟氏易。以鄭玄次京房者,以《後漢書》稱元通京氏易也。荀爽別為一卷,則費氏易之流派矣。
考漢易,自田王孫後,始岐為施、孟、梁邱三派。然《漢書儒林傳》稱:「孟喜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,詐言田生且死時,枕喜膝獨傳。而梁邱賀疏通證明,謂田生絕于施讐手中。時喜歸東海,安得此事?」又稱:「焦延壽嘗從孟喜問易,京房以為延壽即孟氏學,而翟牧、白生不肯,皆曰:非也。」劉向亦稱:「諸易家說皆祖田何、楊叔、丁將軍,大義略同,惟京氏為異黨。」則漢學之有孟、京,亦猶宋學之有陳、邵,均所謂易外別傳也。
費氏學自陳元、鄭眾、馬融、鄭元以下,遞傳以至王弼,是為今本。然《漢書》稱:「直長於卦筮,無章句,徒以《象》、《彖》、《繫辭》十篇、《文言》解說上、下經。」又《隋志》五行家有直《易林》二卷,《易內神筮》二卷,《周易筮占林》五卷,則直易亦兼言卜筮,特其爻象承應陰陽變化之說,與孟、京兩家體例較異。
合是三派,漢學之古法亦約略盡此矣。夫《易》本為卜筮作,而漢儒多參以占候,未必盡合周、孔之法。然其時去古未遠,要必有所受之。棟採輯遺聞,鉤稽考證,使學者得略見漢儒之門徑,於易亦不為無功矣。孟、京兩家之學,當歸術數。然費氏為象數之正傳,鄭氏之學亦兼用京、費之說,有未可盡目為讖緯者,故仍列之《經部》焉。
(清)楊名時撰《周易劄記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47册•經部41•易类 (清)楊名時撰《周易劄記》提要欽定四庫全...
《丙子学易编》是宋代李心传撰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存一卷。因成书时间在宋宁宗嘉定九年(1216),即丙子年,故名《丙子学易编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:“是书于嘉定九...
四庫全書/經部/周易古占法 章句外編詳校官侍郎 臣 李封道政使司副使 臣 莫瞻菉覆勘總校官編修 臣 王燕緒校對官助教 臣 陳木謄錄監生 臣 葉映堦提要臣等謹案:...
《易数钩隐图》是宋代刘牧撰的一部经学注释,共三卷。《易数钩隐图》的卷数,《中兴书目》作一卷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作二卷,《郡斋读书志》作三卷。今见为三卷本,卷上为“...
(清)任陳晉撰《易象大意存解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52册•經部46•易类 (清)任陳晉撰《易象大意存解》提要【...
周易舉正三卷,舊本題唐郭京撰。京不知何許人,崇文總目稱其官為蘇州司戶參軍。據自序言御注孝經,刪定月令,則當為開元後人。序稱曾得王輔嗣、韓康伯手寫真本,比校今世流...
(明)倪元璐撰《兒易外儀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35册•經部29•易类倪元璐(1594年1月7日-1644年4月...
《易小帖》是毛奇齡門人所編輯而成者,所以中間會穿插門人所說的註解。此書特色,徵引前人訓詁,糾正其當時易學家論易的過錯,對於王弼易,以及陳摶所傳的象數易攻擊最力,...
胡一桂,宋末元初人,好讀書,精易學,人稱「雙湖先生」。其父親胡方平在元朝初年為傳承朱熹易學的重要人物,並著有《易學啓蒙通釋》。胡一桂秉承父志,進一步著作《本義附...
《易图明辨》,10卷。卷一辨河图洛书;卷二辨五行九官;卷三辨《参同契》;卷四辨龙图、易数钩隐图;卷五辨《启蒙》图书;卷六、七辨先天古易;卷八辨后天之学;卷九辨卦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