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0册•經部14•易类
【臣】等謹案《易學啟蒙通釋》二卷。
宋胡方平撰。方平字師魯,號玉齋,婺源人。據董真卿周易會通載,是書有方平至元己丑自序,則入元已十四年矣。然考熊禾跋稱:己丑春,讀書武夷山中,有新安胡君庭芳來訪,出其父書一編,曰易學啟蒙通釋。又劉涇跋亦稱:一日,約退齋熊君訪雲谷遺蹟,適新安胡君庭芳來訪,出易學啟蒙通釋一編,謂其父玉齋平生精力盡在此書,輒為刻置書室云云。則己丑乃禾與涇刋書作跋之年,非方平自序之年,真卿誤也。方平之學出於董夢程,夢程之學出於黄幹。幹,朱子壻也,故方平及其子一桂皆篤守朱子之說,此書即發明朱子易學啟蒙之旨。
案:朱子易學啟蒙序曰:近世學者類喜談易,其專於爻義者,既支離散漫而無所根著;其涉於象數者,又皆牽合附會,而或以為出於聖人心思智慮之所為也。若是者,余竊病焉。因與同志頗輯舊聞,為書四篇,以示初學,使毋疑於其說云云。蓋易之為道,理數並存,不可滯於一說。朱子因程傳專主明理,故兼取邵子之數以補其偏,非脱畧易理,惟著此書以言數也。後人置本義不道,惟假借此書以轉相推衍,至於支離轇轕而不已,是豈朱子之本旨乎?方平此書,雖亦專闡數學,而根據朱子之書,反覆詮釋。所採諸書,凡黄幹、董銖、劉爚、陳埴、蔡淵、蔡沈六家,皆朱子門人;又蔡模、徐幾、翁詠三家,模蔡淵子,幾、詠皆淵之門人,故所衍說,尚不至如他家之竟離其宗,是亦讀啟蒙者所當考矣。董真卿所稱
方平自序,今本佚之,惟存後序一篇。朱彛尊經義考乃竟以朱子原序為方平之序,可謂千慮之一失。徐氏通志堂刻本於此序之末題淳熙丙午暮春既望雲臺真逸手記,是顯著朱子之别號矣。而其標目乃稱易學啟蒙通釋序,淳熙丙午下距至元己丑凡一百一十三年,朱子安知有通釋乎?今刋正之,俾無滋後來之疑焉。
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(清)楊名時撰《周易劄記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47册•經部41•易类 (清)楊名時撰《周易劄記》提要欽定四庫全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9册•經部13•易类(宋)税與權撰《易學啟蒙小傳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《易學啟蒙小傳一卷》,...
关于请郭彧先生主讲《易图讲座》的按语 自从孔子“韦编三绝”修纂《周易》之后,二千五百年以降,对《周易》的研究已发展为世界文化史中非常奇特的现象,这就是所谓的《...
四庫全書/經部/周易古占法 章句外編詳校官侍郎 臣 李封道政使司副使 臣 莫瞻菉覆勘總校官編修 臣 王燕緒校對官助教 臣 陳木謄錄監生 臣 葉映堦提要臣等謹案:...
《易图明辨》,10卷。卷一辨河图洛书;卷二辨五行九官;卷三辨《参同契》;卷四辨龙图、易数钩隐图;卷五辨《启蒙》图书;卷六、七辨先天古易;卷八辨后天之学;卷九辨卦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15册•經部09•易类 (南宋)呂祖謙等撰《古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古周易易類...
(清)王夫之撰《周易稗疏》•附《攷異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39册•經部33•易类 (清)王夫之撰《周易稗疏》提...
(宋)林至撰《易裨傳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5册•經部09•易类 (宋)林至撰《易裨傳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易禆...
《丙子学易编》是宋代李心传撰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存一卷。因成书时间在宋宁宗嘉定九年(1216),即丙子年,故名《丙子学易编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:“是书于嘉定九...
國朝惠棟撰。是編乃追考漢儒易學,掇拾緒論以見大凡。凡孟長卿易二卷,虞仲翔易一卷,京君明易二卷,干寶易附見,鄭康成易一卷,荀慈明易一卷。其末一卷則棟發明漢易之理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