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本义通释》为对易经的注释书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书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书据朱熹《周易本义》,折衷是正,并采诸家《易》解,互相发明,初名《精义》,后删繁去冗改称《通释》。收入《通志堂经解》、《四库全书》、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。《通志堂经解》本。此书据朱熹《周易本义》,折衷是正,并采录诸家《易》说,相互发明。《自序》称,其书初名《周易本义精义》,后病其繁冗,删而约之,改名《通释》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胡氏“所著《云峰集》中,有《与吴澄书》曰:‘《本义通释》,郭文卿守浮梁时为刊其半,出之太早,今悔之无及也。刊本今以呈似,中有谬戾,阁下削之绳之,幸甚。’云云。
胡炳文(1250-1333),字仲虎,号云峰,徽州婺源(今属安徽)人。吴澄曾荐之于朝,不就。荐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,调兰溪州学正,未赴。年八十四卒,集贤院札谥文通先生。他以《易》名家。尤潜心朱熹之学,作《四书通》。他在《答陈栎书》中说:“我辈居文公乡,熟文公书,自是本分中事。”其诗论坚持理学家的传统观点,在《草堂学稿序》中说:“纵迫曹、刘,何补于格致诚正。纵迫谢、鲍,何补于修齐治平。”持论偏颇。他的散文平正醇雅,无宋人语录方言皆入笔墨的习气,有时也略加藻饰,如《送文公五世孙序》、《与吴草庐书》、《环绿亭记》。诗近《击壤》一派,但如《北寺昏钟》、《濠观亭》、《拜岳鄂王墓》等诗则富于情韵,时露性灵。明汪循后序说《拜岳鄂王墓》流露了作者“平生不可告人”之“大节”,其实就是故国之思,尾联“坟畔休留桧,行人欲斧之”,为一篇警策,与后人咏岳飞诗“吾到墓前愧姓秦”异曲同工。他有时在诗中颠倒词序,故作兀句,如“小亭红瞰碧波心”之类,似黄庭坚诗的句法。集中存词三首。著有《周易本义通释》十二卷、《四书通》二十六卷、《纯正蒙求》三卷、《云峰集》十卷。生平事迹见《云峰胡先生行状》(正德刊本《云峰文集》卷九)、汪幼凤《胡云峰传》(《新安文献志》卷七一)、《元史》卷一八九、《(弘治)徽州府志》卷七、《南畿志》卷五五、《元儒考略》卷二、《宋元学案》卷八九、《新元史》卷二三四。
周易本義通釋十二卷,元胡炳文撰。炳文字仲虎,婺源人,新安文獻志以為篤志朱子之學者也。羲、文先後天之易,邵子於先天明其畫,程子於後天演其辭。然邵、程同時並地,其說絶不相謀,自朱子比而合之,理數始備。炳文復取朱子之書,折衷是正,參以諸家易解,以互相發明。初名精義,後病其繁冗,刪而約之,改名通釋。說者謂非《本義》無以見易,非通釋亦無以盡《本義》之旨。主一先生之言,以盡廢諸家,雖未免於太狹,然宋儒說易,其途至襍,言數者或失之巧,言理者或失之鑿,求其平正通達,顯有門徑可循者,終以朱子為得中,則炳文羽翼之功,亦未可没矣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4册•經部18•易类
《读易述》(又名《洗心斋读易述》)十七卷。明潘士藻著。潘士藻(1537—1600)字去华,号雪松,江西婺源人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,历官御史,谪广东布政司...
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 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書籍介紹 南宋王宗传撰。30卷。王宗传字景孟,宁德(今福建宁德县)人,一说临安(今浙江临安县)人。其书唯凭...
点校信息 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30册•經部24•易类 本书介绍 明代崔铣研究《周易》的著作。共5卷。...
〖周易新讲义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开封人。元丰进士,政和中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士,迁宝文阁直学士、在东宫十年。钦宗即位,擢尚书左...
《周易浅释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叙其师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变在其中;爻多言变,而象在其中。爻无所不包,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遗却许多道理,不...
国朝任启运撰。启运字翼圣,荆溪人。雍正癸丑进士。官至宗人府府丞。是编大旨谓读《易》者当先观图象,故首卷备列诸图。自朱子、邵子而外,如国朝李光地、胡煦所作诸图,皆...
《周易辩录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辩录〗四卷。明杨爵(1493—1549)撰。杨爵字伯珍,一字伯修,号解山。陕西富平人。喜靖八年(1529)进士,授行人。历官山东道监...
《汉上易传》为宋朝朱震所撰,朱震字子发,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,《汉上易传》的「汉上」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,其书以象数为宗,历18年而成。 朱子评曰:「王弼破互体,朱...
[宋]赵汝楳撰《周易辑闻》作者简介 赵汝楳,商王元份七世孙,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。理宗时官至户部侍郎。有《周易辑闻》六卷、附《易雅》一卷、《筮宗》一卷(内府藏本...
厚斋易学》·五十二卷(永乐大典本) 宋冯椅撰。椅字仪之,一作奇之,号厚斋,南康都昌人。《宋史·冯去非传》云:“父椅,家居授徒,所著《易书诗语孟辑说》等书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