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易经衷论〗二卷。清张英(1637-1708)著。英字敦复,江南桐城(今属安徽)人。康熙进士,十六年设南书房,他首中入选,一时制诰多出其手。后擢工部尚书,兼翰林学士,充《国史》、《一统志》、《渊鉴类函》、《政治典训》《平定朔漠方略》总这裁官,又迁文华殿大学士,兼礼部尚书。著有《经书衷论》《六端集》等。是书专释六十四卦之旨,而不及《系辞》《说卦》《序卦》《杂卦》。诠解六十四卦大意,不列经文,每卦各为一篇。诠解大致以朱熹《本义》为宗,然于“坎封”之“贰用缶”为句,又以《本义》为不妥,而从程颐《传》,以“樽酒簋贰”为句。知其也非固执一家之说。其立说不追求艰深,意在简易明白。故解《乾彖》元享利负云:“文王系辞本与诸卦。一例”,解乾、坤《文言》云:“圣人举乾、坤两卦,亦人以读《易》之法”,如此扩充体会,以经释经,颇能排众说之纠结。《汉书·儒林传》称:费直惟以《彖》《象》《系辞》十篇文言,解说上、下经,知汉代不矜繁说。《易经衷论》之作,其意颇近古人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《张文瑞集》本。
张英(1638年~1708年),字敦复,又字梦敦,号学圃,又号圃翁,安徽桐城人。清朝大臣,名相张廷玉之父。张秉彝第五子。
康熙六年(1667年)进士,选庶吉士。翰林院编修,充日讲起居注官,累迁侍读学士。康熙十六年(1677年)设南书房,奉命入值,并得赐房第于西安门内。深得康熙器重。每逢康熙出行,张英必从。一时制诰多出其手。后历任翰林院学士,兼礼部侍郎、兵部待郎,调礼部兼管詹事府,充经筵讲官。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,任工部尚书、兼翰林院掌院学士,此后历任礼部尚书,国史馆总裁官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,拜文华殿大学士,兼礼部尚书。张英性情温和,不图虚名。任讲筵官时,民生利病,四方水旱,知无不言。康熙帝曾称赞道:“张英始终敬慎,有古大臣风。”
【臣】等謹案:《易經衷論》二卷,國朝張英撰。英字敦復,桐城人,康熙丁未進士,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,諡文端。是書乃所作易義,專釋六十四卦之旨,而不及繫詞以下。每卦各為一篇,詮解大意,而不列經文。其立說以朱子本義為宗,各為闡發其藴。而於坎卦之貳用缶句,則又以本義為未安,而依程傳以樽酒簋貳為句。其斟酌盡善,不為苟同,非世之遷就傅會者所可及。其解乾彖元亨利貞云:文王繫辭本與諸卦一例。解乾坤文言云:聖人舉乾坤兩卦,示人以讀易之法,應如此擴充體會。亦皆見地明逹,無紛紜轇轕之病。其他本乘承比應之理,以直抉夫吉凶悔吝之所以然。大都言簡意該,不以象數穿鑿,自生枝節,猶說易家之平正篤實者也。
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44册•經部38•易类
清朝程廷祚撰。廷祚字绵庄,号青溪,上元人。是编因桐城方苞《绪论》,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。一曰正义,诸说当於《经》义者也。二曰辨正,订异同也。三曰通论,谓所论在此而...
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 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書籍介紹 六卷,宋赵彦肃著。赵彦肃号复斋,其书故名。大旨在依象数以求理, 言象数以六爻为主。以为先圣作...
国朝钱澄之撰。澄之原名秉镫,字饮光,自号田间老人,桐城人。家世学《易》,又尝问《易》於黄道周。初撰一书曰《易见》,因避兵闽地,失其本。又追忆其意撰一编,曰《易火...
《周易浅释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叙其师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变在其中;爻多言变,而象在其中。爻无所不包,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遗却许多道理,不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07册•經部01•易类 (清)惠棟《增補鄭氏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...
[宋]蔡渊撰《周易经传训解》书籍介绍 二卷,宋蔡渊著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经,名《周易卦爻经传训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会通》说此...
《御纂周易折中》简介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凡二十三卷,此书共计23卷,正文22卷,卷首1卷,由清康熙皇帝下诏编纂、对近代易学影响深远的易学大家李光地总裁修订、四十九...
〖易精蕴大义〗十二卷。元解蒙撰。蒙字求我,《江西通志》误作”来我”,江西吉水人,中天历己巳(1329)年江西乡试,与其兄子尚均以著《易》而名于世,兄书《周易义疑...
[北宋]司马光撰《温公易说》书籍介绍 《温公易说》共六卷。司马光(1019~1086)撰。司马光,字君实,号迂叟,世称涑水先生,北宋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人。封...
[清]晏斯盛撰《楚蒙山房易经解》书籍介绍 楚蒙山房易经解十六卷。清晏斯盛撰。晏斯盛字一斋,又字虞际,江西新喻人。熙六十年 (1721)进士。官至湖北巡抚。此书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