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〗八十卷。清纳兰性德(1654-1685)辑编。性德,原名成德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满州正黄旗人,纳兰氏。大臣明珠之子,尚书徐乾学门生。十六岁中进士,后一直为康熙待卫。一生多与文人交游,工于词,后悉攻经学考据,搜集宋元诸家经解。著有《纳兰词》《通志堂集》等。是书稿本,出于陆元辅,性德死后,徐乾学刻入《九经解》,始署性德之名。是书乃辑合宋人陈友文《大易集义》、方闻一《大易粹言》二书而成。陈氏《集义》六十四卷,合辑诸儒有姓名者十八家之说,又失姓名者二家。方氏《粹言》七十卷,合辑诸儒七家之说,《集义》较《粹言》多十一家,然《集义》仅止上、下经,故引征诠释不够赅备,而《粹言》则有《系辞》、《说卦》《序卦》《杂卦》,故取二书之异阙,删二书之繁重,合为一编。理、数兼陈不主一门,宋儒《易》说,略具于此。有《通志堂经解》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纳兰性德(1655年1月19日—1685年7月1日),叶赫那拉氏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原名纳兰成德,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。满洲正黄旗人,清朝初年词人。
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,文武兼修,十七岁入国子监,被祭酒徐元文赏识。十八岁考中举人,次年成为贡士。康熙十五年(1676年)殿试中二甲第七名,赐进士出身。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。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——《通志堂经解》,本书《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》亦收录其中,深受康熙皇帝赏识,授一等侍卫衔,多随驾出巡。
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农历五月,纳兰性德溘然而逝,年仅三十岁。
纳兰性德的词以“真”取胜,写景逼真传神,词风“清丽婉约,哀感顽艳,格高韵远,独具特色“。著有《通志堂集》《侧帽集》《饮水词》等。
注:关于纳兰性德的
下载版本为
1、PDF格式,文渊阁四库全书黑白影印版,
2、本站已经发表的内容PDF格式版本(免费转简体,需另行说明)
【资料录入】:丁不二
【初次点校】:暫無
【再次点校】:暫無
【负责版主】:待申请
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第45-46册•經部•易类39-40(文渊阁本)
[明]董守谕撰《卦变考畧》作者简介 董守谕,字次公,鄞县人。举人。鲁王监国,召为户部贵州司主事。时熊汝霖、孙嘉绩首事起兵,然皆书生,不知调度。乃迎方国安、王之仁...
《周易集说》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经解》和《四库全书》中。四 库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则分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经说》《象辞说》《彖传 说》《爻...
[宋]陳瓘撰《了齋易說》四库提要 【臣】等謹案:《了齋易說》一卷,宋陳瓘撰。瓘字瑩中,延平人,元豐二年進士甲科。建中靖國初為右司諫,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、蔡卞之...
易经蒙引,明蔡清撰。清字介夫,号虚斋,晋江人。成化甲辰进士。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。事迹具《明史·儒林传》。是书专以发明朱子《本义》为主,故其体例以《本义》与《经》...
〖周易口义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隐记述。瑗字翼之,学者称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苏泰县)人,受范仲淹推荐,由布衣官校书郎,历官太常...
清)惠栋撰《周易述》介绍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栋(1697—1758)撰。惠氏为清初《易》汉学的代表人物,治经墨守汉儒成说,崇古文经学,以为“凡古必真,凡汉必...
[元]胡震撰《周易衍義》簡介 十六卷,元胡震著。其书将成,胡震去世,由其子胡光大纂集而成。排列次序为乾、坤二卦卦辞下接以《彖传》,继以释《彖》的《文言》,后为《..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绍 四卷,元赵汸著。《经义考》载此书为八卷,但旧抄止四卷,首尾完备,不似有阙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。原书上有读者题记,节节用细字标题...
[宋]郭雍撰《郭氏傳家易說》书籍介绍 南宋郭雍撰。十一卷。《武英殿聚珍版书》本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郭雍之父忠孝受业于程颐,著《兼山易解》;忠孝没后,其书散佚,雍则...
易翼述信清王又朴撰。十二卷。《诗礼堂全集》本。此书解《易》,专主《十翼》之义,而兼采诸家之论以为说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是编经传次序,悉依王弼旧本,而冠以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