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朝毛奇龄撰。奇龄一名甡,字大可,号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称西河,萧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,授检讨。初,奇龄之兄锡龄邃於《易》,而未著书,惟时时口授其子文辉。后奇龄乞假归里,锡龄已卒,乃摭文辉所闻者以己意润饰成是书。或传奇龄假归之后,僦居杭州,一日著一卦,凡六十四日而卦成。虽以其兄为辞,实即奇龄所自解。以理断之,或当然也。
此书“就五易以衍三易,日变易,曰交易,曰反易,曰对易,曰移易,且作推易始末;立十筮以括九筮,曰名,曰义,日象,曰方位,曰次第顺逆,日大小体,曰互体,曰时日气,曰数目,曰乘承敌应”。以为书成而 《易》 义明, 即占易之法亦明。数千年不传之秘,始得阐发。特别强调转易即倒易, 亦即反对卦,文王设此法,以为转易之法,实《周易》开卷一大面目,而举世不晓。 于阐明 《易》义, 独抒己见,与先儒有所不同。有《皇清经解》本、《西河合集》本。
大旨谓《易》兼五义:一曰变易,一曰交易。是为伏羲之《易》,犹前人之所知,一曰反易,谓相其顺逆,审其向背,而反见之。如《屯》转为《蒙》,《咸》转为《恒》之类。一曰对易,谓比其阴阳,絜其刚柔,而对观之。如《上经》《需》、《讼》与《下经》《晋》、《明夷》对,《上经》《同人》、《大有》与《下经》《夬》、《姤》对之类。一曰移易,谓审其分聚,计其往来,而推移上下之。如《泰》为阴阳类聚之卦,移三爻为上爻,三阳往而上阴来则为《损》,《否》为阴阳类聚之卦,移四爻为初爻,四阳来而初阴往则为《益》之类。是为文王、周公之《易》,实汉、晋以来所未知。故以《序卦》为用反易,以分篇为用对易,以演《易》系辞为用移易,其言甚辨。虽不免牵合附会、以词求胜之失,而大致引据古人,终不同於冥心臆测者也。
据载,先是奇龄之兄锡龄研治《周易》,而未著书,仅时时口授其子毛文辉。后来,奇龄乞假归里,其兄已卒,奇龄乃摭拾文辉所闻者,并以己意润饰成书。又传奇龄乞假归里后,寓居杭州,一日著一卦,凡六十四日而卦成,故虽以其兄为辞,实即所自解。以情势言之,此说较为可信。奇龄为清初比较著名的汉学家之一,他撰写此书的目的,主要是为了批驳宋儒的易学观点。全书大旨,认为“易”兼有五义:一为变易,一为交易,此两义为伏羲之“易”,犹前人之所知,也即“易”之原始义;此外,奇龄认为尚有反易,谓相其顺逆、审其向背而反见之,如“屯”转为“蒙”;“咸”转为“恒”之类即是。又有对易,谓比其阴阳、□其刚柔而对观之,如《上经》“需”、“讼”与《下经》“晋”、“明夷”对;《上经》“同人”、“大有”与《下经》“□”、“□”对之类即是。还有移易,谓审其分聚、计其往来,而推移上下之,如“泰”为阴阳类聚之卦,移“三爻”为上爻,“三阳”往而“上阴”来则为损;“否”为阴阳类聚之卦,移“四爻”为初爻。“四阳”来而“初阴”往则为益之类即是。并且,奇龄认为,反易、对易、移易三义,是为文王、周公之“易”,实为汉、晋以来诸儒所不知,故以《序卦》为用反易,以《分篇》为用对易,以《演易系辞》为用移易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其:“其言甚辨,虽不免牵合附会,以词求胜之失,而大致引据古人,终不同于冥心臆测者也。”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《皇清经解》本及《西河合集》本传世。
毛奇龄(1623年-1716年),原名甡,又名初晴,字大可,又字于一、齐于,号秋晴,又号初晴、晚晴等,浙江绍兴府萧山县(今杭州市萧山区)人。以郡望西河,学者称“西河先生”。清初经学家、文学家。
明末诸生,清初参与抗清军事,流亡多年始出。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,授检讨,充明史馆纂修官。寻假归不复出。治经史及音韵学,著述极富。所著《西河合集》分经集、史集、文集、杂著,共四百余卷。
毛奇龄与兄毛万龄并称为“江东二毛”;与毛先舒、毛际可齐名,时称“浙中三毛,文中三豪”。“扬州八怪”中的金农及陈撰均为其徒弟。
【臣】等謹案《仲氏易》三十卷。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,又以郡望稱,西河蕭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廩監生。
召試博學鴻詞,授翰林院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,邃于易而未著書,惟時時口授其子文輝。後奇齡乞假歸里,錫齡已卒,乃摭文輝所聞者,以己意潤飾之,而成是書。或傳奇齡假歸之後,僦居杭州,一日著一卦,凡六十四日而書成。雖以其兄為辭,實即奇齡所自解,以理斷之,或當然也。大旨謂易兼五義:一曰變易;一曰交易,是為伏羲之易,猶前人之所知;一曰反易,謂相其順逆,審其向背而反觀之,如屯轉為蒙,咸轉為恒之類;一曰對易,謂比其隂陽,絜其剛柔而對觀之,如上經需、訟與下經晉、明夷對,上經同人、大有與下經夬、姤對之類;一曰移易,謂審其分聚,計其往來而推移上下之,如泰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三爻為上爻,三陽往而上陰來,則為損;否為陽陰類聚之卦,移四爻為初爻,四陽來而初陰往,則為益之類。是為文王、周公之易,實漢、晉以來所未知。故以序卦為用反易,以分篇為用對易,以演易繫詞為用移易。其言甚辨,雖不免牽合附會,以詞求勝之失,而大致引據古人,不同于冥心臆測,純用空言,遂謂能契畫前之易者,是亦可備一家之說也。
乾隆四十四年四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41册•經部35•易类
〖古周易订诂〗十六卷。明何楷撰。楷字玄子,福建漳州人。天启五年(1625)进士,崇祯间迁工科给事中,唐王时为礼部尚书。博综群书,尤邃于经学。著有《诗经世本古义》...
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約註》目録周易函書約註目録卷一【上經】:卦畫原始:【附易中冒道】 乾卷二【上經】:坤卷三【上經】:屯、蒙、需、訟、師、比、小畜、履。卷四...
[清]傅恒奉敕撰《御纂周易述义》全文在线阅读。[清]傅恒奉敕撰《周易述义》介绍 《御纂周易述義》簡介: 《御纂周易述義》於清乾隆二十年所撰,作者群包括了正總裁官...
《御纂周易折中》简介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凡二十三卷,此书共计23卷,正文22卷,卷首1卷,由清康熙皇帝下诏编纂、对近代易学影响深远的易学大家李光地总裁修订、四十九...
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 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书籍简介 〖像象管见〗九卷。明钱一本(1539-1610)撰。此书不取京房、焦赣诸说,又不取陈抟、李之...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书籍介绍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该书以北宋程颐《易传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义》爲宗,注重阐发义理。虽亦言及“象数”,然主北宋陈搏、李之才...
清朝程廷祚撰。廷祚字绵庄,号青溪,上元人。是编因桐城方苞《绪论》,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。一曰正义,诸说当於《经》义者也。二曰辨正,订异同也。三曰通论,谓所论在此而...
学易记,元代李简撰。《四库全书》著录。是书博采子夏《易传》等64家解《易》之说,一一标示姓氏。其不注姓氏者,则为李简之新意。撰写体例大致依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。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 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書籍介紹 六卷,宋赵彦肃著。赵彦肃号复斋,其书故名。大旨在依象数以求理, 言象数以六爻为主。以为先圣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