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。清包仪著。仪字羽修,邢台(今属河北)人。顺治间拔贡生。其自序称:”早年闻有《皇极经世》,而无由求得其书。自顺治辛卯(八年)至康熙己西(八年),七经下第,贫不自存,薄游麻城,乃得其书于王可南家,至江宁,寄食僧寺,玩求其旨者一年,始有所得”。知包氏实为孤寒立志之士。其学实从邵雍入,故于陈抟《先天图》信之甚笃,故其《月例》自序称:邵雍《皇极经世》为《易》之本旨。然其书诠释简明,词意了然,乃非抛荒经义;排比黑白,徒类算经者可比。其谓《洛书》无与于《易》,则差胜他家之缠绕不通士体。每爻皆注所变之卦,尚用左氏筮法,意追古法。其学虽兼讲”先天”,而实际是以发明《易》理为多;与自序实不相应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《四库全书珍本》初集本。
包仪,字羽修。河北刑台人。清代经学家。顺治年间(1644—1661年)拔贡,考七经未第,生活非常贫困,厉志自立。游历麻城、江宁,寄食于佛寺之中, 仍致力于经学研究。著有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。生卒年不详,生平事迹不详。
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,國朝包儀撰。儀字羽修,邢臺人,拔貢生,其始末無考。觀其自序,稱早年聞有皇極經世,而無由求得其書。自順治辛卯至康熙己酉,七經下第,貧不自存,薄遊麻城,乃得其書於王可南家。至江寧,寄食僧寺,玩求其旨者一年,始有所得。蓋亦孤寒之士刻志自立者也。儀之學既從邵子入,故於陳摶先天圖信之甚篤。其凡例併謂行世易說種不勝數,要皆未嘗讀皇極經世,無怪乎各逞私智,而總非立象盡意、觀象繫詞之本旨。其持論尤膠於一偏。然其書發揮明簡,詞意了然,乃非抛荒經義、排比黑白、徒類算經者比。其謂洛書無與於易,則差勝他家之繳繞。每爻皆註所變之卦,亦尚用左氏筮法,頗為近古。蓋其學雖兼講先天,而發易理、明易象者為多。其盛推圖學,特假以為重焉耳。
乾隆四十四年四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第43册•經部37•易类
【网站目录】:https://yijing.taijidian.cn/2536.html
古籍简介 《子夏易传》,作者卜子夏。《子夏易传》一为二卷,一为十一卷。旧本题卜子夏(前507一?)所撰。序:子夏姓卜名商,春秋末晋国温(今河南温县)人,孔子的学...
[清]李光地著《周易观彖》介绍 〖周易观彖〗十二卷。清李光地著。光地生平见《周易折中》。是书惟解说《卦传·天地定位》一章,发明《易》理,兼证以《易》象,于数则略...
[北宋]司马光撰《温公易说》书籍介绍 《温公易说》共六卷。司马光(1019~1086)撰。司马光,字君实,号迂叟,世称涑水先生,北宋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人。封...
〖儿易内仪以〗六卷。《儿易外仪》十五卷。明倪元璐(1593-1644)撰。倪元璐字玉汝,号鸿宝,一号园客,浙江上虞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授编修。崇祯初累...
〖周易窥余〗十五卷。宋郑刚中(1088—1154)撰。刚中字亨仲,浙江金华人。绍兴进士,官至礼部侍郎,依附秦桧,赞同割地求和,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,谪居桂阳军,又...
〖读易大旨〗五卷。清孙奇逢(约1584-约1675)著。奇逢字启泰,号钟元,世称夏峰先生,直隶容城(今属河北)人。明万历举人,不满明末吏治之腐败,与东林党人交往...
[明]熊过撰《周易象旨决录》介绍 〖周易象旨决录〗七卷。明熊过撰。熊过字叔仁,号南沙(或南沙子),四川富顺人。喜靖八年(1529)进士、累官礼部祠祭司郎中,坐事...
《汉上易传》为宋朝朱震所撰,朱震字子发,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,《汉上易传》的「汉上」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,其书以象数为宗,历18年而成。 朱子评曰:「王弼破互体,朱...
[清]翟均廉撰《周易章句证异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章句证异〗十一卷。清翟均廉撰。均廉字春沚,浙江仁和人。乾隆三十年,(1765)举人,官内阁中书舍人。是书取《周易》...
《周易经传集解》南宋林栗撰,三十六卷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林栗以《周易经传集解》传世,其易学观具有汉宋兼采的特色。象数的运用,虽为其易学的重要特色,但义理思想仍为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