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易变体义〗十二卷。南宋都洁撰。洁字圣与,江苏丹阳人,绍兴进士,累官吏部郎中,太府少卿,淮西总领,知德庆府。洁父都郁。字子文,尝为惠州教官,平生留意于《易》学。洁承家学,与其父处多有所得,遂撰此书。自认土封辞义,先儒已多有详论,故在书中专就《易》的变体用法进行探讨。认为《左传》中所记载的《》诸占,即所谓某卦之某卦者,凡十事,似乎因为是动爻,可随机断义,不必都是《周易》的本旨。但是,如王子伯廖论郑公子曼满,称其在《周易》之“离”;游吉论楚子,称《周易》有之,在“复”之颐,曰迷复凶:荀首论□之战,称《周易》有之,在“师”之临,曰师出以律。否减凶;蔡墨论龙见于绛,称《周易》有之,在“乾”之“□”,曰潜龙勿用;其“同人”曰见龙在田;其“大有”曰飞龙在天;其“□”曰亢龙有悔;其“坤”曰见群龙无首吉;“坤”之剥曰龙战于野等等,都未曾筮筑而皆称变体,由此可知,自古以来《周易》原有此一义项。只不过因古书散佚,此说便不传而已。如用义理揣摩。尚可求其大略。故书中的说解,多有与其论相合者,如“坤”之初六:履霜坚冰至,都氏认为此就是“坤”之复也。“月令”:孟冬水始冰,仲冬冰益壮,始则薄而末坚,壮则坚而难泮,故爻曰履霜,以“坤”为十月之卦也。又如“家人”上九:有孚威如终吉,作者认为即是说家人之“既济”也。《杂卦》曰:既济定也,彖曰正家而天下定,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,反身而成,孰敢不听父子、夫妇、兄弟莫不安分循理,而天下化之,无事而定矣。故变体为“既济”,而称“有孚威如”反身之谓也。诸如此类,皆与作者所倡自然惯通。但所说解亦有牵强附会之处,如“家人”六四:富家大吉,作者便认为此说同与“乾”之同人。并解释说,自道以观。身家皆为我累,而况富呼!其有家也,姑以同乎人而已,不以家为累也。其家之富,亦以同-乎人而已,不以富为累也。盖高明而道中庸,所以为中人法。总之,凡与其义不合者,则极力穿凿使之吻合。引用老、庄之辞阐释经义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的评价可谓中肯“渝不掩瑕,亦瑕不掩渝”。都氏此书,开创了宋儒解《易》的又一方法,扩大了《易》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,在《易》学及儒学发展史上自有其一定的地位,并且,作者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,亦足资后来者借鉴《宋史·艺文志》作十六卷。王应麟《玉海》引《续书目》曰:自“乾”之至“末济”之解,以意演之,爻为一篇,凡三百八十四篇。冯椅《易学附录云都氏《易》,先以理而次以象义,每卦终又有统论。《永乐大典》所载同于《玉海》,并缺“豫”、“随”、“大畜”、“大壮”、“睽”、“蹇”、“中孚”等七卦。《四库》馆臣自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,编作十二卷,故现存本已非完帙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及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1册•經部05•易类
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点校说明 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2册•經部16•易类 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四库...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横渠易说 底本出处: 网络通行版本 作品别名: 无 参校版本: 网络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张载 初次点校: 简校 创作年代: ...
《读易述》(又名《洗心斋读易述》)十七卷。明潘士藻著。潘士藻(1537—1600)字去华,号雪松,江西婺源人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,历官御史,谪广东布政司...
《周易集说》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经解》和《四库全书》中。四 库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则分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经说》《象辞说》《彖传 说》《爻...
〖读易纪闻〗六卷。明张献翼撰。张献翼字幼于,后更名敉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一说江苏昆山人。喜靖中国子监生。为人放荡不羁,言行诡异。而说《易》却颇平正通达,笃实...
《丰川易说》国朝王心敬撰。心敬字尔辑,鄠县人。乾隆元年荐举贤良方正,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罢。心敬受业於李容,而谨严不逮其师。所注诸经,大抵好为异论,《书》及《春秋》...
《周易辨画》清连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此书释《易》,专就卦画为之详辨,虽或不免附会之失,然亦颇有揭明精理之处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是书大旨,谓一卦...
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 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書籍介紹 南宋王宗传撰。30卷。王宗传字景孟,宁德(今福建宁德县)人,一说临安(今浙江临安县)人。其书唯凭...
[宋]陳瓘撰《了齋易說》四库提要 【臣】等謹案:《了齋易說》一卷,宋陳瓘撰。瓘字瑩中,延平人,元豐二年進士甲科。建中靖國初為右司諫,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、蔡卞之...
[宋]沈該撰《易小傳》书籍介绍 《易小传》共六卷,宋沈该著。此书以正体发明爻象之旨,以变体拟议变动之意,以求合于观象玩辞,观变玩占之义。其论占全用《春秋左氏传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