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大全〗二十四卷。明胡广(1370—1418)等奉敕纂。胡广字光大,号晃魔,江西吉水人。建文二年(1400)举进士第一,授翰林修撰赐名靖。成祖继位,胡广迎降,复名广,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,兼左春坊大学士。两次从帝北征。卒赠礼部尚书,谥文穆。洪熙初,加赠少师。著有《胡文穆集》。《明史》卷一百四十七有传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十一月,成祖朱棣命行在翰林学士胡广、侍讲杨荣、金幼孜等修《五经大全》、《四书大全》,十三年九月书成,朱棣亲自作序,冠于书首,命礼部刊行颁赐天下,赐胡广等钞币有差。参与篡修者,除胡广等以外,还有翰林编修叶时中等三十九人。《周易大全》为《五经大全》第一种,是对《易经》集传性质的著作。首有《易序》一篇,次为《周易传义大全凡例》八则,首序《周易》上下经二篇及《十翼》的篇帙分合,从程颐《伊川易传》原本,而仍以朱熹《周易本义》散附《伊川易传》之下。凡经文皆平行书之,传义则低一字书以别之。其《系辞》以下《伊川易传》既阙,则一从《周易本义》所定章次,总厘为二十四卷。因《伊川易传》原本王粥《周易注》,只有六十四卦,《系辞》以后无传,乃仿董楷《周易传义附录》之例,以吕祖谦所集《古周易》补之。《伊川易传》、《周易本义》刊本间有脱误字句,以诸本合校归正,程、朱其它著作中有关《易》者,取其与传义相合而有发明者采入,以“程子曰”、“朱子曰”以别之。后列引用先儒姓氏,自孔安国至董真卿共一百三十六家,诸家之说一宗《伊川易传》和《周易本义》,胡广等“折衷并取其辞论之精醇、理象之明当者分注程、朱传义之后,而于各家之同异、得失,则详采胡一桂《周易本义附录纂疏》、胡炳文《周易本义通释》以附著。此书主要取材于董楷《周易传义附录》、董真卿《周易会通》、胡一桂《周易本义附录纂疏》、胡炳文《周易本义通释》,故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谓此书就前儒成编,杂为钞录,而去其姓名。顾炎武在《日知录》中称胡广等“仅取已成之书,抄誊一过。上欺朝廷,下诳士子”,“一时人士尽弃宋、元以来所传之实学,上下相蒙”、“经学之废,实自此始”。董楷、胡一桂、胡炳文笃守朱熹;董真卿则以程、朱为主,兼采众家之说以补益之,所以比较赅备。胡广等主要采以上四家之说,去其重复,汇编而成,又缀以诸儒之说百余家相参证,成《周易大全》。明初开科取士,五经皆主古注疏及宋儒,自《五经大全》、《四书大全》等颁行后,便尽弃注疏。所以,做为明代二百余年科举考试的范本之一,此书在明代影响很大。有人认为,明儒经学其初之不取放轶,其后之不免固陋,均与此书颁行有关。有明殿刊本、《五经大全》本、明刊二十卷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、高丽刊《五经四书大全》等版本。
胡广(1370年-1418年6月11日),一名靖,字光大,号晃庵,江西吉水人,南宋名臣胡铨之后。明朝文学家,学者,官员。建文二年(1400年)庚辰科状元。官至文渊阁大学士。
永乐十六年(1418年),胡广去世,年四十九。赠礼部尚书,谥文穆。明朝文臣得谥号,自胡广始。明仁宗即位后,加赠太子少师。胡广留世著作有《胡文穆公杂著》、《胡文穆集》等。
【资料录入】:丁不二
【初次点校】:訾翠芬
【点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二十八册經部二十二(文渊阁版)
〖周易爻变义蕴〗四卷。元陈应润撰。应润,浙江天台人,生平不得详知,《黄华集》录有此书序,记应润字泽云,延□间由黄岩文学起为郡曹椽,数年后调明椽,至正乙西(134...
《汉上易传》为宋朝朱震所撰,朱震字子发,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,《汉上易传》的「汉上」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,其书以象数为宗,历18年而成。 朱子评曰:「王弼破互体,朱...
[唐]史徵撰《周易口诀义》简介 〖周易口诀义〗六卷。唐史徵撰。史徵,生平不详,据《崇文总目》载,知为河南人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考其为唐或五代人,朱彝尊《经义考》定...
《御纂周易折中》简介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凡二十三卷,此书共计23卷,正文22卷,卷首1卷,由清康熙皇帝下诏编纂、对近代易学影响深远的易学大家李光地总裁修订、四十九...
周易古经白话-刘大钧 刘大钧《周易古经白话解》【经传合辑】内容介绍 《周易经传白话解》内容简介:《周易》是群经之首,是经典中之经典,哲学中之哲学,谋略中之谋略。...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周易集解 底本出处: 网络通行版本 作品别名: 无 参校版本: 四库全书 作者: 唐李鼎祚 初次点校: 简校 创作年代: 不祥...
〖周易新讲义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开封人。元丰进士,政和中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士,迁宝文阁直学士、在东宫十年。钦宗即位,擢尚书左...
[清]陈梦雷撰《周易浅述》介绍: 〖周易浅述〗八卷。清陈梦雷(1651—1741)著。梦雷字省斋。一字则震,晚号松鹤老人,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康熙初进士,官翰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张根撰《吴园周易解》书籍介绍 九卷,宋张根著。书用王弼注本,诠释主义理,不及象数,亦不言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。注文简要。末附序语...
说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