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卷,明高攀龙著。自序以为,其知易知,其能简能, 易简则天下之理得。故诠释《易》义,每条不过数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无非心之易,故贵于学。学之所在知非易则非心,非心则非易,易则吉,非易则凶,可见其书大旨。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此书大略抄自高氏《周易孔义》而小有删改。全书阐释《易》旨,兼取朱熹、陆九渊之学,以“学《易》以检心”为主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是书诠解《易》义,每条不过数言。《自序》云:‘其知易知其能简能,易简而天下之理得。’
高攀龙(1562年 – 1626年),字存之,又字云从,南直隶无锡(今江苏无锡)人,世称“景逸先生”。明朝政治家、思想家,东林党领袖,“东林八君子”之一。著有《高子遗书》12卷等。
万历十七年(1589年)中进士。后遇父丧归家守孝。万历二十年(1592年)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,高攀龙上疏参劾首辅王锡爵,被贬广东揭阳典史。
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,高攀龙辞官归家,与顾宪成兄弟复建东林书院,在家讲学二十余年。天启元年(1621年),高攀龙重获起用,被任命为光禄寺丞。历任太常少卿、大理寺右少卿、太仆卿、刑部右侍郎、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。
天启六年(1626年),崔呈秀假造浙江税监李实奏本,诬告高攀龙等人贪污,魏忠贤借机搜捕东林党人。该年三月,高攀龙不堪屈辱,投水自尽,时年六十四岁。
崇祯初年(1628年),朝廷为高攀龙平反,赠太子太保、兵部尚书,谥“忠宪”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二十三册經部十七
[清]张烈撰《读易日钞》书籍介绍 [清]张烈撰《读易日钞》作者简介 张烈,出生于公元一六二三年左右至一六八六年左右,字武承,顺天大兴人少聪颖,读书目数行下。约生...
《周易本义通释》为对易经的注释书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书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书据朱熹《周易本义》,折衷是正,并采诸家《易》解,互相发明,初名《精义》...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周易集注 底本出处: 钦定四库全书 作品别名: 易经来注图解 参校版本: 作者: 明 来知德 初次点校: 未点校 创作年代: 不...
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 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書籍介紹 南宋王宗传撰。30卷。王宗传字景孟,宁德(今福建宁德县)人,一说临安(今浙江临安县)人。其书唯凭...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书籍介绍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该书以北宋程颐《易传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义》爲宗,注重阐发义理。虽亦言及“象数”,然主北宋陈搏、李之才...
《周易象辞》·二十一卷、附《寻门馀论》·二卷、《图书辨惑》·一卷(浙江巡抚采进本)四库提要国朝黄宗炎撰。宗炎字晦木,馀姚人。宗羲之弟也。其说《易》力辟陈抟之学。...
〖古周易订诂〗十六卷。明何楷撰。楷字玄子,福建漳州人。天启五年(1625)进士,崇祯间迁工科给事中,唐王时为礼部尚书。博综群书,尤邃于经学。著有《诗经世本古义》...
[宋]李杞撰《用易詳解》书籍介绍 《用易詳解》共十六卷。宋李杞撰。李杞字子才,号谦斋,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。宋代有三李杞,一为北宋人,官大理...
〖读易大旨〗五卷。清孙奇逢(约1584-约1675)著。奇逢字启泰,号钟元,世称夏峰先生,直隶容城(今属河北)人。明万历举人,不满明末吏治之腐败,与东林党人交往...
[唐]史徵撰《周易口诀义》简介 〖周易口诀义〗六卷。唐史徵撰。史徵,生平不详,据《崇文总目》载,知为河南人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考其为唐或五代人,朱彝尊《经义考》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