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(周易本义附录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为注释《易本义》之作。全书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经、《彖传》》上下、《象传》上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、文言传、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、五赞、筮仪、图录。此内含元刻本、清康熙十二年通志堂刊本两种。
是书以朱熹《周易本义》为宗,采辑朱熹有关论《易》语录附录之,又收集诸儒论《易》之语,去取别裁,皆以朱熹《本义》为断,故名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。纂疏者,纂集疏通也。
元人研究朱子易学的首要成就在于对朱子易学著作的注释和阐发,其中又尤以胡方平、胡一桂父子影响较大。胡方平师从黄榦弟子董梦程,乃朱学正传。所著《易学启蒙通释》,为现存第一部注释《易学启蒙》之作。其书以胡氏己说结合朱子论《易》文字,并引朱子门人九家之语,对《启蒙》进行疏释,总体以尊朱为主,但也有在朱子基础上推衍发展者。胡一桂易学得自家传,所著有《易本义附录纂注》《周易本义启蒙翼传》。约在至元二十五年(1288),《易本义附录纂注》之初定本纂成,为现存第一部注释《易本义》之作。
此书原为汪宪振绮堂旧藏,清咸丰十一年 (1861) 后归钱唐丁氏八千卷楼,时已残存十卷(存《彖传》》上下、《系辞下传》《文言传》《说卦传》《序卦传》《杂卦传》《五赞》《筮仪》《朱子本义后图》)。
钤:慎獨齋、薊北李氏、東海郡圖書印、雲間徐地、張子望印、張子望文房印等,沈津先生谓前四印甚旧,然不能考知为何人。丁丙以为 “当为明代收藏家”。入清后,纳兰成德(纳兰性德)据其刻入《通志堂经解》,其时卷首《卦图》部分已佚。其后转归汪宪,卷中钤 “汪魚亭藏閱書” 印可证,《振绮堂书目》曰:“《周易十传》五册,十三卷。元胡一桂撰,云间徐氏藏元刊本。” 可见汪氏收得时,该本上下经部分已佚。约在咸丰十一年之后,此本又转归丁丙,故卷中有 “泉堂丁氏竹舟申松丙辛酉以后所得” 诸印,丁氏收得时复佚《象传》上下与《系辞上传》,仅存十卷。清末丁氏藏书转归江南图书馆,此本亦在其中,故傅增湘先生谓 “江南图书馆存十卷”,柳诒徵 1928 年主持编纂之《盋山书影》亦收录此本书影四幅。约于抗日战争时期流出至香港。
本书转自赵庚白先生发布于新浪博客的一部份注解,其中64卦部份,自下经开始有所不全,且未能与赵先生取得联系.如果想阅读原版还请移步至赵先生博客.以下为赵先生对《直...
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约存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48册•經部42•易类注:此本圖類較多,編為橫版格式时...
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》介绍 〖易经存疑〗十二卷。明林希元撰。希元字茂贞、号次崖,福建同安(今属厦门)人,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授大理评事。历官广东提学...
〖儿易内仪以〗六卷。《儿易外仪》十五卷。明倪元璐(1593-1644)撰。倪元璐字玉汝,号鸿宝,一号园客,浙江上虞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授编修。崇祯初累...
易翼述信清王又朴撰。十二卷。《诗礼堂全集》本。此书解《易》,专主《十翼》之义,而兼采诸家之论以为说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是编经传次序,悉依王弼旧本,而冠以读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张根撰《吴园周易解》书籍介绍 九卷,宋张根著。书用王弼注本,诠释主义理,不及象数,亦不言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。注文简要。末附序语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07册•經部01•易类 (清)惠棟《增補鄭氏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...
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:依據版本: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,字康成,從馬融學,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。馬融對於鄭玄有「鄭生今去,吾道東矣。」的感...
清朝程廷祚撰。廷祚字绵庄,号青溪,上元人。是编因桐城方苞《绪论》,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。一曰正义,诸说当於《经》义者也。二曰辨正,订异同也。三曰通论,谓所论在此而...
六卷,宋赵以夫著。其书大旨在以不易、变易二义,明人事动、静之准则。故以奇偶为七八,交重为九六,卦画七八表示不易,爻画九六代表变易。卦画的不易中又有变易,是谓之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