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栋(1697—1758)撰。惠氏为清初《易》汉学的代表人物,治经墨守汉儒成说,崇古文经学,以为“凡古必真,凡汉必好”。此书主旨,亦在发挥汉儒之学,以荀爽、虞翻为主,而参以郑玄、宋咸、干宝诸家之说,融会其义。卷1至21皆训释经文,其中缺下经14卷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两传。卷22、23为《易微言》、皆杂抄经典论《易》之文,以备参考。其体例先列经文,次为惠氏自“注”,注后为惠氏自“疏”。对汉儒所谓“互体”、“卦变”、“半象”、“两象”、“纳甲”、“纳音”、“爻辰”、“卦气”、“六日七分”等说,倍加推崇,一一考究本原,推阐考证,引据古义,惧有根底。清代学者认为,自王弼《周易注》行世,汉学遂绝,宋元诸儒各以意见揣测,去古渐远。其中言象数者,又岐为图书之说,其书愈衍愈繁,渐失本旨。惠栋能从汉学入手,推究其本,征引有据,远胜于空谈说经者,为清人经传新疏中的重要著作,也是惠氏《易》学的代表作。原书目录40卷,其第24至40卷为《易大义》、《易例》、《易法》、《易正讹》、《明堂大道录》、《□说》,皆有目无书。实为惠氏未竟之书,殁后由门人以未定残稿刻版行世。后丁晏有《周易述传》、李林松有《周易述补》,补其所缺。有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卢氏刻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,23卷,末2卷为《易微言》,阮氏《后清经解》本21卷,另有清刻本多种。去末2卷,1989年天津古籍书店影印《皇清经解》本。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玩辞困学记〗十五卷。明张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号侍轩,一号钝庵,浙江海宁人。天启元年(1621)举...
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 [元]龙仁夫撰《周易集传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集传〗八卷。元龙仁夫撰。仁夫字观复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曾荐为江浙儒学副提举,辞而不就,...
〖周易窥余〗十五卷。宋郑刚中(1088—1154)撰。刚中字亨仲,浙江金华人。绍兴进士,官至礼部侍郎,依附秦桧,赞同割地求和,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,谪居桂阳军,又...
书籍介绍 三卷,明逯中立著。其书是读书笔记一类,多采自他人之说,偶以己意论说。但去取较为精审,以义理为主,至“中孚”诸卦,又参用《易纬》卦气说及值六日七分说。书...
《周易经传集解》南宋林栗撰,三十六卷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林栗以《周易经传集解》传世,其易学观具有汉宋兼采的特色。象数的运用,虽为其易学的重要特色,但义理思想仍为主...
《周易辨画》清连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此书释《易》,专就卦画为之详辨,虽或不免附会之失,然亦颇有揭明精理之处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是书大旨,谓一卦...
〖叶八白易传〗(一名《八白易传》)十六卷。明叶山(1504-?)撰。叶山字八白,里籍不详。据作者自序;十岁始读《周易》,越十年能压学究语。嘉靖二十二年(1543...
[宋]都絜撰《易變體義》书籍介绍 〖易变体义〗十二卷。南宋都洁撰。洁字圣与,江苏丹阳人,绍兴进士,累官吏部郎中,太府少卿,淮西总领,知德庆府。洁父都郁。字子...
[宋]杨简撰《杨氏易传》书籍介绍 〖杨氏易传〗二十卷。南宋杨简(1141-1225)撰。简字敬仲,浙江慈溪人,乾道进士,官富阳主簿,会陆九渊,问答有契,遂定师徒...
周易尚氏学内容简介: 《周易尚氏学》是对《周易》包括《易纪》全文的注释。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,认为《易》辞皆观象而累,故重在以象释《易》。除了依据《易傅》所取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