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约存》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48册•經部42•易类
注:此本圖類較多,編為橫版格式时,着实有些杂乱,建议配合原版阅读。
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約存》提要
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函書約存十八卷、約註十八卷、别集十六卷。國朝胡煦撰。煦字滄曉,光山人,康熙壬辰進士,官至禮部侍郎。是書原本一百十八卷,其詮釋經文者四十九卷,冠以原圖八卷,用解伏羲之易,原卦三卷,用解文王之易,原爻三卷,用解周公之易。又取先儒論說,集為原古三十六卷,謂之首傳,共九十九卷,為周易函書。正集外有函書約三卷,易學須知三卷,易解辨異三卷,篝燈約旨十卷,共十九卷,為别集。别集先已刋板,正集因卷帙浩繁,艱於剞劂,乃取詮釋經文之四十九卷,約為十八卷,名曰函書約註。又取首傳五十卷,約為十六卷,附以續約旨二卷,共十八卷,刋之名曰續集。皆煦所手訂也。其正集原本,煦門人李學裕欲為校刋,擕其稿去,會學裕病卒,遂散佚。後别集續集板並漫漶,其子季堂重為校訂,因正集未刋,續集之名無所緣起,且續集之原圖原卦原爻原古,即刪取正集之要語,非别有所增,未可目之以續,而别集内之函書約三卷,亦即正集之原圖原卦原爻,撮其大義,更不可附入别集,遂以續集編為十五卷,取函書約三卷弁首,共十八卷,名為約存,蓋以正集既佚,其大義僅存於是也。又以續約旨二卷,依篝燈約旨原目,散附各篇之内,合易學須知三卷,易解辨異三卷,仍為别集,其釋經文之十八卷,仍名約註,共為五十二卷,即此本也。煦硏思易理,平生精力,盡在此書,其持論酌於漢學宋學之間,與朱子頗有異同。然考朱子語録有曰:某作易本義,欲將文王卦詞大槩畧說,至其所以然之故,於孔彖詞中發之,如此乃不失文王本意,但未暇整頓爾云云。是朱子於本義,蓋欲有所改定而未能,則後人辨訂,亦未始非朱子之志也。陸游渭南集有朱氏易傳跋曰:易道廣大,非一人所能盡,堅守一家之說,未為得也。元晦尊程氏至矣,然其為說,亦已大異,讀者當自知之。斯可謂天下之通論矣。
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易经蒙引,明蔡清撰。清字介夫,号虚斋,晋江人。成化甲辰进士。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。事迹具《明史·儒林传》。是书专以发明朱子《本义》为主,故其体例以《本义》与《经》...
《周易辨画》清连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此书释《易》,专就卦画为之详辨,虽或不免附会之失,然亦颇有揭明精理之处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是书大旨,谓一卦...
[南宋]杨万里撰《诚斋易传》繁体版:簡介 書名:《誠齋易傳》 作者:楊萬里 撰[宋] 版本:欽定四庫全書 《誠齋易傳》為宋朝楊萬里所撰,萬里字廷秀,自號誠齋...
《御纂周易折中》简介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凡二十三卷,此书共计23卷,正文22卷,卷首1卷,由清康熙皇帝下诏编纂、对近代易学影响深远的易学大家李光地总裁修订、四十九...
[北宋]司马光撰《温公易说》书籍介绍 《温公易说》共六卷。司马光(1019~1086)撰。司马光,字君实,号迂叟,世称涑水先生,北宋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人。封...
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 [元]吴澄撰《易纂言》书籍介绍 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吴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号草庐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。入元...
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》介绍 〖易经存疑〗十二卷。明林希元撰。希元字茂贞、号次崖,福建同安(今属厦门)人,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授大理评事。历官广东提学...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横渠易说 底本出处: 网络通行版本 作品别名: 无 参校版本: 网络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张载 初次点校: 简校 创作年代: ...
点校信息 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30册•經部24•易类 本书介绍 明代崔铣研究《周易》的著作。共5卷。...
〖易学变通〗六卷。元曾贯撰。贯字传道。江苏泰和人。曾举天历乡试,官绍兴府照磨。元季兵乱,弃官家居,乡人推率义军,战败而殁,著《四书类辨》、《学庸标旨》诸书。是书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