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3册•經部17•易类
〖周易程朱传义折衷〗三十三卷。元末明初赵采撰。采字德亮,号隆斋,潼川(今四川三台县)人,其他不详。此书用注疏本,节录程颐《易传》、朱熹《本义》之说,再益增以语录诸书,列之于前,而名以己说附列于后,是谓“折衷”。所注仅上、下经,大盖因为程颐所传不及《系辞》以下,故采亦仍之。书前冠赵氏自序,认为有了康节邵雍推明伏羲,文王之卦画,象数之学遂得以显著;有了伊川程颐推衍孔子之意,而卦画之理遂明。武夷朱熹作《本义》,厘正上、下经十翼,才始还其旧作;邵雍发挥先天之说,虽然其本义专主卜筮,但在于门人问答中又认为《易》中先儒旧说皆不可废弃,但互体、飞伏、纳甲之类却未及深索。故赵氏认为,当时学者览读《周易》,应当由邵、程、朱三先生之说溯而上之,此即为其撰书的宗旨。所以,其书虽然以宋学为宗,但却能兼及象数变互,颇存古义,并不圃于门户之见,源流不同而排斥他说。唯其割裂《周易》本义,而附于朱子《本义》,尚显失当,但此举自胡广修《周易大全》始,赵氏仅是因袭。宋末元初,学者们对程、朱学派的纷争时有调和之意,赵氏此书,也意本于此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《周易》之学只有广集众家之说,取长补短,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,并能逐渐于原旨吻合。由此而论,此书的学术价值颇高,同时,它亦代表了元人治《易》的又一种方法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周易集注 底本出处: 钦定四库全书 作品别名: 易经来注图解 参校版本: 作者: 明 来知德 初次点校: 未点校 创作年代: 不...
《春秋占筮書》清代毛奇齡撰,主要收錄與解析春秋占例。另外,漢晉一些符合《周易》古法的占筮例,亦收錄其中。毛奇齡的易學相關著作另有《仲氏易》及《推易始末》。《仲氏...
〖易学变通〗六卷。元曾贯撰。贯字传道。江苏泰和人。曾举天历乡试,官绍兴府照磨。元季兵乱,弃官家居,乡人推率义军,战败而殁,著《四书类辨》、《学庸标旨》诸书。是书...
[宋]赵汝楳撰《周易辑闻》作者简介 赵汝楳,商王元份七世孙,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。理宗时官至户部侍郎。有《周易辑闻》六卷、附《易雅》一卷、《筮宗》一卷(内府藏本...
[宋]蔡渊撰《周易经传训解》书籍介绍 二卷,宋蔡渊著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经,名《周易卦爻经传训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会通》说此...
《周易浅释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叙其师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变在其中;爻多言变,而象在其中。爻无所不包,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遗却许多道理,不...
《周易辩录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辩录〗四卷。明杨爵(1493—1549)撰。杨爵字伯珍,一字伯修,号解山。陕西富平人。喜靖八年(1529)进士,授行人。历官山东道监...
〖周易爻变义蕴〗四卷。元陈应润撰。应润,浙江天台人,生平不得详知,《黄华集》录有此书序,记应润字泽云,延□间由黄岩文学起为郡曹椽,数年后调明椽,至正乙西(134...
周易古经白话-刘大钧 刘大钧《周易古经白话解》【经传合辑】内容介绍 《周易经传白话解》内容简介:《周易》是群经之首,是经典中之经典,哲学中之哲学,谋略中之谋略。...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鉴(1190-258)编。哲学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鉴字子明,朱熹长孙,以荫补迪功郎,官至湖广总领。见《闽中理渊源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