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3册•經部17•易类
〖周易程朱传义折衷〗三十三卷。元末明初赵采撰。采字德亮,号隆斋,潼川(今四川三台县)人,其他不详。此书用注疏本,节录程颐《易传》、朱熹《本义》之说,再益增以语录诸书,列之于前,而名以己说附列于后,是谓“折衷”。所注仅上、下经,大盖因为程颐所传不及《系辞》以下,故采亦仍之。书前冠赵氏自序,认为有了康节邵雍推明伏羲,文王之卦画,象数之学遂得以显著;有了伊川程颐推衍孔子之意,而卦画之理遂明。武夷朱熹作《本义》,厘正上、下经十翼,才始还其旧作;邵雍发挥先天之说,虽然其本义专主卜筮,但在于门人问答中又认为《易》中先儒旧说皆不可废弃,但互体、飞伏、纳甲之类却未及深索。故赵氏认为,当时学者览读《周易》,应当由邵、程、朱三先生之说溯而上之,此即为其撰书的宗旨。所以,其书虽然以宋学为宗,但却能兼及象数变互,颇存古义,并不圃于门户之见,源流不同而排斥他说。唯其割裂《周易》本义,而附于朱子《本义》,尚显失当,但此举自胡广修《周易大全》始,赵氏仅是因袭。宋末元初,学者们对程、朱学派的纷争时有调和之意,赵氏此书,也意本于此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《周易》之学只有广集众家之说,取长补短,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,并能逐渐于原旨吻合。由此而论,此书的学术价值颇高,同时,它亦代表了元人治《易》的又一种方法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[宋]都絜撰《易變體義》书籍介绍 〖易变体义〗十二卷。南宋都洁撰。洁字圣与,江苏丹阳人,绍兴进士,累官吏部郎中,太府少卿,淮西总领,知德庆府。洁父都郁。字子...
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 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書籍介紹 南宋王宗传撰。30卷。王宗传字景孟,宁德(今福建宁德县)人,一说临安(今浙江临安县)人。其书唯凭...
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 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书籍简介 〖像象管见〗九卷。明钱一本(1539-1610)撰。此书不取京房、焦赣诸说,又不取陈抟、李之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张根撰《吴园周易解》书籍介绍 九卷,宋张根著。书用王弼注本,诠释主义理,不及象数,亦不言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。注文简要。末附序语...
[清]翟均廉撰《周易章句证异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章句证异〗十一卷。清翟均廉撰。均廉字春沚,浙江仁和人。乾隆三十年,(1765)举人,官内阁中书舍人。是书取《周易》...
〖周易口义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隐记述。瑗字翼之,学者称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苏泰县)人,受范仲淹推荐,由布衣官校书郎,历官太常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3册•經部17•易类 (元末明初)赵采撰《周易程朱传义折》介绍 〖周易程朱传义折衷〗...
《春秋占筮書》清代毛奇齡撰,主要收錄與解析春秋占例。另外,漢晉一些符合《周易》古法的占筮例,亦收錄其中。毛奇齡的易學相關著作另有《仲氏易》及《推易始末》。《仲氏...
《周易像象述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像象述〗五卷。明吴桂森撰。吴桂森字叔美,江苏无锡人。曾随顾宪成、高攀龙讲学于东林书院。又于万历三十八年(1610)从师钱一本学《易...
[南宋]朱熹撰《周易本义》说明: 《周易本义》为朱熹著。朱熹(1130——1200),字元晦,亦字仲晦,别号有晦庵、晦翁、云谷老人、沧州病叟等。天资聪慧。十四岁...